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华东石油局
奋楫扬帆启新程 破浪笃行谱新章2024年11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沈志军 姚 鹏
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并作出重要指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华东石油局广大干部员工挺膺担当、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保障能源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绿色发展。 华东石油局发展历程 ●1958年~ 1995年 发现并移交了江苏地区 20 多个油田,一次创业,光耀江淮。1958年,成立地质部华东石油物探大队和江苏省石油普查大队(华东石油局前身),在江苏地区开展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 1970年,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钻探的苏 20 井试获工业油气流,实现江苏油气“零”的突破。 ●1995年~2008年 建成27.4万吨/年产能的腰英台油田和10亿立方米/年产能的松南火山岩气田,二次创业,梦圆松辽。 ●2008年~2018年 转型新能源、致力非常规,开启了以页岩气、煤层气、CCUS等非常规能源为主阵地的转型发展,三次创业,逐梦非常规。2015年,建成中国石化首个商业开发的深层煤层气田——延川南煤层气田。2017年,建成国内首个常压页岩气田——南川页岩气田。 ●2018年至今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8年,年产油气突破100万吨油当量,建成百万吨油气田。 2020年,先后实施沙垛1井、帅页3-7HF井、溱页1HF井,率先实现苏北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重大突破,开辟了苏北盆地原油资源战略接替阵地。 2021年,建成长三角地区首个20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人均劳效、原油盈亏平衡点等关键指标排在前列,年产油气突破 200 万吨油当量。 2022年,建成全国首个CCUS调峰中心。 2023年,浅层页岩气坪地1井、深层煤层气阳2井、沁水盆地晋中区块晋2井分别获重大突破,实现页岩油的效益开发,年产油气当量站上240万吨台阶。 截至2024年10月,页岩气累产突破80亿立方米、煤层气累产突破30亿立方米、页岩油累产超过25万吨,建成长三角首个CCUS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三年来,华东石油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端牢能源饭碗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奋力建设高质量中型油气田,实现了油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在常规油、页岩油气、煤层气及CCUS等领域形成了具有华东特色的技术系列,交出了一份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的高分答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近年来,华东石油局油气年产量在突破100万吨油当量的基础上,先后站上200万吨、240万吨台阶,勘探开发成果四上央视,生产经营连创佳绩,2024年前三季度油气产量超210万吨油当量,各项效益指标创历史新高。 三年来,不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全方位推动油气增储上产,能源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10月21日7时30分,延川南煤层气田中心班站的储鸿飞穿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准时踏进中心集气站开始巡检。中心集气站是延川南气田集气和外输的枢纽,每天要向三晋大地外输天然气近百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气。 三年来,华东石油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批示精神,统筹推进原油“常非并进”、页岩气增储上产、煤层气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原油“常非并进”卓有成效。页岩油开发独辟蹊径,稳产效果明显。自 2020年溱潼凹陷沙垛1井实现页岩油勘探突破后,华东石油局精心谋划部署,按照“风险勘探求突破、平面展开控储量、不同井型试工艺、井组试验取参数”的思路,运用直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深入探索不同构造位置、不同小层的含油性。三年来,实施探评井26口,涵盖两个试验井组,均成效显著;试采井达21口,测试日产油30.4~113.1吨,10口单井累产过万吨,累产页岩油超25万吨,提交三级储量1.1亿吨,充分展现了苏北盆地页岩油的高产前景。常规油“老区不老”,持续开展井网完善工作,全面梳理关停井和低效井动静资料,实施针对性措施,增油成效显著。 页岩气增储上产成绩斐然。近年来,华东石油局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在评价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部署在重庆武隆、南川的坪地1井、石桥1HF 井、阳页81-4HF井先后试获工业气流,实现浅层页岩气“零”的突破,目前均已实现效益开发。深层页岩气评价出平桥、东胜、阳春沟3个千亿立方米增储区带,实现南川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重大突破,成功盘活南川地区4000米以深页岩气资源。 煤层气创新发展加速前行。聚焦位于山西临汾境内的延川南煤层气田外围滚动建产、老区二次开发、老井综合立体利用3个主攻方向,将指挥系统前移至中心站、延6基地,有效组织施工队伍,持续优化生产运行措施,抢抓时间节点,确保新井建产和措施井增产计划按时实施。深层煤层气实现勘探突破,在重庆南川的煤层气阳2井采用大规模压裂有效支撑工艺,实现煤层气自喷生产,率先取得渝东南地区深层煤层气勘探突破。此外,在山西晋中区块的深层煤层气勘探也取得重要突破。 三年来,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技攻关能力更优更强 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手。 三年来,华东石油局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赓续“两论”起家基本功,坚持矛盾观点、高举实践标准、发扬斗争精神,攻克了制约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卡脖子”技术,实现了浅层页岩气、苏北页岩油和深层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 坚持矛盾观点。首次发现了浅层常压吸附气藏,揭示出“浅层常压页岩气赋存特征以吸附态为主,对保存条件要求相对较低”的本质特征;准确抓住浅层常压页岩气因为液量大、水气比高而无法自喷生产的主要矛盾,创新运用液驱无杆泵取代常规射流泵进行试采,促进了浅层页岩气稳产、高产释放,率先实现了盆外浅层常压页岩气重大勘探突破,对解放我国南方复杂构造区数十万亿立方米浅层页岩气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相关新闻先后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国际频道。 高举实践标准。面对苏北页岩油油藏规模小、断层发育程度低、构造破碎的实际条件,打破国际主流的以水平井穿最甜层的页岩油开采方式,创新实践直斜井开发新模式,通过“直井钻井+大规模、造长缝压裂”,最大程度地扩大改造体积,进而最大规模地提升储量动用程度,页岩油控制基准平衡油价保持低位,走在了国内前列。 发扬斗争精神。针对深层煤层气品位低、禀赋差、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准确把握深层煤层气勘探的关键在压裂,创新运用“高液量前置拓缝长,变排量稳压控缝高,中砂比连续远支撑”压裂工艺,证实南川地区深层煤层气具有良好勘探潜力。 “渝东南复杂构造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基地”入选2024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勘探开发示范基地落户华东石油局;中国石化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花落华东石油局;牵头攻关江苏地区20万吨级CCUS重大科技示范项目,构建起二氧化碳捕集、运输、驱油、封存和利用全流程的技术系列;全电动压裂率先更新迭代至第3代,“一键式”自动化压裂再度引领压裂效率提升;第四代修井机器人和带压设备远程可视化完成升级,大幅降低传统井下作业劳动强度……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华东石油局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扎实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绿色发展之路更宽更广 “效果太棒了!一键成功!” 2024年5月,由华东石油局“沈霁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制的“一键式”河道自动拦油装置在泰州采油厂三个工区成功部署应用。该装置由牵引船、基站+移动定位系统、拦油栅、动力系统等组成,一旦原油泄漏到河面,仅需1人、5分钟之内即可对泄漏原油实现一键控制、自动对接、精准拦油,实现智能高效处置。 近年来,华东石油局全力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倾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大力推动全产业链绿电替代,充分利用江苏、重庆、山西等工区风光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入光伏和风力发电,逐步实现苏北工区光伏全覆盖,加快推进重庆南川常压页岩气田5兆瓦风电示范项目建设,构建多能互补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新格局,实现用电绿色化、自有化。 积极推进CCUS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全国首个CCUS调峰中心,全面纳入江苏地区千万吨级 CCUS产业规划,推动江苏地区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二氧化碳的捕集、调节和封存能力。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源头防控和过程管控,扎实推进各工区钻井固废合规处置,落实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绿色基层达标创建,荣获“中国石化绿色企业”称号。 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华东石油局干部员工坚定不移将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坚定不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本版文图由 沈志军 姚 鹏 提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