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24小时值守确保外输气合格2024年11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孔守曾
孔守曾 11月2日,地处大漠腹地的西北油田采油一厂九区净化站,灯光通明。连日来,气温走低,为保障天然气生产平稳运行,该站保持24小时运转。该站距厂区30公里,每日将处理后的25万立方米天然气输送给下游用户,站内有8名员工坚守岗位。 21时一接班,班长岳玉星就拿着防爆手电筒,与员工李海豹开始检查脱硫塔装置区的温度和压力,并提醒道:“我们站处理的天然气高含硫、高压力,要时刻保持警戒,用脱硫剂吸收天然气中的硫化氢,防止装置压力过高和硫化氢泄漏。” “压力4.2兆帕,温度30摄氏度,指标正常。”李海豹一边记录一边说。此时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他呼出一团白色的雾气。 “干法脱硫工艺效率高,处理后的天然气指标都符合标准,但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岳玉星说。 每小时巡检一次设备运行参数,不合格要多次调整,反复取样;每次巡检都要查看管线电伴热温度,防止管线冻堵。一整夜,他们在紧张忙碌中度过。 “最难熬的是后半夜,有时实在太困了,就到室外吹吹风,冻一冻,脑子就清醒很多。”监控室里,员工吴建周笑着说,“目前,正在给下游用户供气,从站里输出的天然气汇入西气东输管网。想到沿线用户能用上合格的天然气,再累也值。” 这一夜,站里8名员工都没有合眼,共巡检12次,调整各类生产参数30余项,处置异常1项,外输天然气25万立方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