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阔步高歌 CCUS引领全球碳中和新潮流2024年10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徐 徐 谭伟春 刘芳芳 朱克民
绿色技术,解锁未来。 CCUS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技术,被誉为解锁碳中和的未来之钥。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中国石化高质量建成投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示范工程,变废为宝,点碳成金,打造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联合中外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降碳与封碳并重的新路径,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
走进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这里焕发着“增油、减碳”双赢的绿色生机。
2022年8月25日,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阶段,其覆盖的地质储量达到2500万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能源化工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技术路径。该项目建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期间,听取了胜利油田CCUS发展实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石化企业干部员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际行动全力交出CCUS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胜利油田视察,激励着石化企业干部员工以实干担当“碳”路未来。
在项目“发源端”齐鲁石化,“速度与激情”悄然上演。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采购,到具体的施工建设,每一个环节的方案,大家反复商讨、多次推敲,多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核心设备国产化率100%。
在项目“终点站”胜利油田,科研工作者接力奋斗50余年攻关酝酿,成功攻克二氧化碳全密闭液态注入核心技术,为工程实践夯实了基础,最终成就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
暑去秋来,迎来丰收。
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及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工程部、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等共同努力下,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高质量建成投产,按照1吨二氧化碳可驱出0.3吨原油计算,年增产原油30万吨。
二氧化碳管道运输在运输规模、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实现陆上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运输的首选。项目配套建设了一条全长109公里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通过这条快车道,二氧化碳从齐鲁石化出发,一路向北抵达胜利油田,注入地下油藏封存、驱动产出更多石油。
这是我国首条大规模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成功攻克3项核心技术,研发了低温液相二氧化碳管输离心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常温高压往复注入泵两项关键装备,首次实现液体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对推动我国CCUS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碳”为媒,中国石化CCUS发展成果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认可。
2023年6月13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在波兰华沙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上获得CSLF认证,标志着中国石化CCUS技术已具备国际水平,拥有在全球实施CCUS项目的通行证。
2023年11月30日,中国石化CCUS成果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进展”和“第三届碳中和国际实践大会”主题边会上,中国石化发布了CCUS全产业链示范成果。
同时,中国石化还与壳牌、中国宝武、巴斯夫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 同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华能、沙特阿美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下属油气、炼化企业发挥一体化优势积极实施CCUS项目。
大势所趋、使命所系。一条降碳与封碳并重的新路径愈加清晰,一个变废为宝、增油减碳的新模式逐渐成熟。在推动二氧化碳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工业利用之路上,中国石化正砥砺前行,努力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本版文图由 徐 徐 谭伟春 刘芳芳 朱克民提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