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胜利油田:石油就在模型里

2024年08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维东 李国栋 武天祥
16.8K

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科研人员在进行建模。朱克民 摄

    □本报记者 王维东 通讯员 李国栋 武天祥

    胜利油田攻关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石油开发工作者犹如长了“千里眼”,突破目力极限,不受时空限制,看清油藏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演变,既可以回望历史,又可以看清现在,还可以前瞻未来。

    目前,孤东、孤岛、埕岛、胜坨4个整装油田建立了大模型;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立了五大洼陷页岩油地质模型,利用三维模型对新井开展立体评价、钻井跟踪和压裂设计;CCUS建立了19个区块模型,覆盖地质储量4141万吨,实现了对气窜通道的精确刻画,全面支撑CCUS示范工程绿色低碳开发。

    不再“纸上谈兵”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于金彪介绍:“以前通过人工绘制的平面图,对油藏的了解停留在经验层面的定性认识,井网调整、注采调配全凭经验判断,面对争议很难有说服力。”

    油藏地质建模利用地震解释资料和钻探资料,应用地质学和数学算法,建立高精度三维空间地质模型,还原油藏的本来面目,定量描述储层参数。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地下油藏被“搬”到了电脑里,科研人员可以在地质模型上模拟地下流体的渗流过程,实现了地下油藏构造透明化、复杂储层可视化、剩余储量可量化。

    地质模型让油藏形象化、具体化,油藏构造、储层展布、物性参数等一目了然,地质研究不再纸上谈兵。

    油藏开发具有不可逆性。通常,新区产能建设、老区开发调整有不同的方案,输入方案,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可以演绎开发过程,验证开发态势。

    经过50年水驱开发,胜坨油田二区东三5单元综合含水率达97.1%,采出程度仅32.5%,2/3的储量滞留地下。2022年,科研人员利用数值模拟,不断深化剩余油富集规律和见效规律,探索化学驱“3+2”提高采收率技术,预计15年累计增油47.7万吨,采收率提高13.5个百分点。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多次开发”油藏,开发方案优化设计、开发动态预测具有可重复性。有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反复验证方案,降低试错成本。

    胜利油田油气开发管理中心副经理李绪明说:“2024年,通过模型化应用,胜利油田优化新老区产能方案和三次采油方案70余个,动用地质储量2.14亿吨。”

    模型建设是一个由粗到精再到准的过程,需要根据新的认识和数据不断对模型进行更新迭代。目前,胜利油田620个主力单元完成油藏模型建设,依托油田数据湖、油藏模型库,自动判断、提取新增的动态数据,实现了增加新井、老井射孔、老井生产数据变化3种情况下的模型实时更新。

    “排雷”

    为了模拟出一条和开发态势相吻合的曲线,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油藏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师张玉晓煞费苦心。

    油藏数值模拟纷繁复杂,在数值模拟软件中输入模拟器能够识别的关键字,每个关键字背后关联着数个油藏物性参数和生产数据,整个过程相当于在“黑匣子”里操作。

    数值模拟软件用户手册和技术手册是必不可少的“密钥”,前者相当于说明书,后者相当于技术原理,张玉晓不仅需要掌握2800页用户手册里的每一项操作,而且要精通每项操作的技术原理。

    熟知手册是数值模拟成功的前提。数值模拟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投喂”给软件的数据,有定数,也有变数,比如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参数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的,与矿场环境下的参数有一定差异,而且伴随开发时间的推移,这些物性参数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软件拟合的开发规律和历史开发规律不吻合,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技术标定。

    高质量数据分析结果,取决于高质量的数据输入。如果把建模、数模比喻为一座大楼,那么数据就是砖,数据全面、充足、有效是模型的基础。“数值模拟出现异常,问题是多方面的,科研人员需要从千头万绪中一一排查,多维度验证数据的品质,去伪存真。”张玉晓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喻为“排雷”。

    断块油藏盘15-1区块,一条大断层把区块分割成南北两个区块,整个区块只有一口油井、一口水井分别坐落于两个区块。根据原始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南北区块是割裂的。断层割裂意味着油井只采不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无法传导给油井。而现实是,油井不仅能量足,而且有产量。实践出真知,模拟结果和生产动态相悖,说明原有的地质认识有偏差——断层是连通的。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给开发优化调整提供了可量化参考的依据,有效指导了开发策略调整。”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渗流力学研究室经理胡慧芳说,“我们致力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创新形成了涵盖水驱、气驱、化学驱等五大类10余项数值模拟技术,有力支撑了胜利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和动态跟踪研究;发布了国内首个油气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规范,填补了行业空白。”

    无模型不工作

    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是石油行业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描述油藏方法,尤其在国外,开发方案部署普遍基于模型。

    2017年,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国外项目,甲方要求地质研究、井位部署、方案优化等工作全部依托模型。7年来,他们累计建立地质大模型32个,覆盖9个油田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

    “不仅是地质研究、方案编制,即使是动态分析、配产配注等日常工作也在模型上开展。”于金彪说。

    作为现代油藏开发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建模数模集结了油藏所有的信息,作出的判断和决策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

    30多年前,在得克萨斯州培训第一次接触化学驱数值模拟时,集团公司原高级专家曹绪龙感到“学得一头雾水,但一眼看出这是一项好技术”。如今,“无数模不方案”“无模型不审查”的理念深入人心,胜利油田90个化学驱项目全部应用数模技术进行跟踪研究和方案优化,支撑了6亿多吨储量的高效动用。

    数智化浪潮下,油藏开发迎来了模型化时代。最近,胜利油田出台了《胜利油田分公司建模数模技术应用工作管理办法》。

    过去,“石油在地质学家的脑海里”,而在数智化时代,石油有了新的呈现方式——在模型里。

    胜利油田油藏地球物理高级专家刘浩杰说:“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打破勘探开发专业壁垒,实现了技术和成果的继承发展,让地质工程师和油藏工程师在同一个模型上协同工作,推动了研究从二维图纸迈向三维模型,标志着科研范式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模拟、从经验驱动向模型驱动的深刻变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