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是战场”2024年08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佳 范小龙
于 佳 范小龙 文/图 7月26日,暴雨过后的东营,天气依旧闷热。黄钰川却没闲着,维护保养装备、组织训练……忙得不可开交。自从半个月前从山东临沂平邑县排涝抢险回来后,他就时刻关注着汛期雨情变化,也时刻心系灾区的百姓。 今年36岁的黄钰川,是胜利油田应急救援中心的指挥员,虽然年纪轻,却经历了迎战台风“温比亚”“利奇马”排涝救援等400余次水与火的考验,圆满完成驰援吉林、援助临沂等大型排涝救援任务。 作为油田应急救援中心宁海危化品应急救援站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每次任务面前,黄钰川总是第一个冲在前。他总说,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是战场。 7月7日22时30分,受强降雨影响,平邑县降水量打破当地观测史纪录,汛情告急。接到山东省应急厅命令,胜利油田紧急集结应急救援中心56人和13台救援车辆星夜驰援。黄钰川带领宁海站的10名指战员参与了这次战斗。 来到平邑县,马路上随处可见被洪水冲刷后留下的淤泥坑槽和受损车辆,望着群众满脸的疲倦和无奈,黄钰川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他和队友们不顾奔波的疲劳,勘察地形、排查隐患、建立排涝阵地,快速投入抢险救灾。 “我的弟弟在对岸屋子里出不来了……”正在施救的黄钰川听到身后村民求助,来不及多想,便拿着探杆蹚过齐腰深的洪水,摸黑进入塌了一半的屋内,背出了已经被困3天的老人。过后他有些后怕,如果当时房屋塌了怎么办?可当时他一门心思要把人救出来,根本来不及害怕。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一年前。2023年8月份,吉林省多地遭遇特大暴雨侵袭,接到上级指令后,胜利油田应急救援中心火速集结12名指战员组成救援小组,日夜兼程奔赴吉林。那一天,黄钰川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 灾区情况远比想象的糟糕,村庄只露屋檐,“北大仓”不见农田,洪水几乎淹没了这个全国产粮强县,村民无家可归。 黄钰川所在的救援队接到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排除这片几百万立方米的积水,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抢险排涝现场,白天阴雨绵绵,夜里阴冷潮湿、蚊虫肆虐,水中漂浮着各种垃圾杂物,要确保排涝泵压稳定,只能把帐篷搭在排涝阵地上。 为保持吸水口不被杂物堵塞,黄钰川穿着一套密封的作业服,在齐腰深的脏水里一泡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不敢多喝一口水,怕穿脱作业服耽误时间。等上岸后,双脚已经浮肿得连鞋都脱不下来。 35天的昼夜奋战,660小时持续抢险,黄钰川和队友们硬是咬着牙消除3200公顷农田涝情,恢复10多个村庄道路,9000多名村民得以重返家园。 2023年12月某工厂装置起火,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接到增援任务后,黄钰川又带领着队伍上路了。 他们赶赴现场救援,面对跨区域作战路程远、现场环境不熟悉、不确定风险因素多等各种挑战,黄钰川在途中就开始部署作战方案。 到达现场后,黄钰川和5名党员组成攻坚组,最先冲进火场……战友们说,那一次,他是最后一个从火场出来的,大家都吓坏了。 “不怕吗?”记者问他。 “怎么不怕?”黄钰川说,“消防员,就要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急时刻顶得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