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干粮

2024年07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孔守曾
16.8K

    如今,我经常梦见这个情景,有时妈还没叫出声,就已哽咽。

    孔守曾

    “平儿,你吃饭了吗,吃的啥?”

    隔三岔五,年近8旬的母亲都会发来语音,用浓重的西北口音问我同样的问题。母亲不识字,我便用语音回复她:“妈,吃的是拌面,还有炒菜哩。”

    印象中,母亲平日担心最多的就是我不好好吃饭,因为自小胃不好,她总是怕我饿着。

    记得1986年的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黄土高原,刺骨的寒风把雪花吹得到处乱飞。那时,我在离村子30多公里的一所高中读书,途中不是山路便是沟渠,交通极为不便。我便租房住在学校附近,只有周五才走路回家。

    一天中午12点左右,我刚下课走出教室,远远就看见母亲背着一个袋子,站在宿舍门口等我。她包着蓝色头巾,脸冻得通红,头上、眉毛上沾满雪片。她不停跺着脚,黑色的布鞋已经湿透,还沾着泥巴和雪块。

    “上周你没回家,我怕没干粮了,就送来一些。”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抖。我打开湿漉漉的尼龙袋,里面是用塑料袋包裹着的面叶、煮熟的土豆,眼泪不由自主在眼眶里打转。

    我无法想象,遥远的山路、厚厚的积雪,她是怎么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一定是天麻麻亮就出发,踉跄着走了6个多小时,中途不知摔了多少跤。

    如今,我经常梦见这个情景,有时妈还没叫出声,就已哽咽。那一袋子干粮让我铭记一辈子。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管是儿时在农村收割庄稼,还是工作后在食堂用餐,从不浪费一粒粮食。

    每次乘车去前线上班,母亲都会在我的包里塞一些饼干、水果之类的“干粮”,还不忘叮咛——“路上小心”“别忘了吃东西”。

    2016年4月,我第一次出远门,前往离家3000多公里的西北油田工作。出发前,家里的气氛有些黯然。9岁的女儿拽着我的手不肯松开,在厨房准备晚饭的母亲偷偷抹着眼泪。父亲患有心脏病,我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母亲看出了我的顾虑,安慰道:“没事,你放宽心工作,有我哩。”临行前,母亲又给我装了一大包刚炸好的油饼、麻花。

    夜里饿了或是加班累了,我就会拿出母亲为我准备的干粮,哪怕就吃上一口,也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工作起来浑身是劲儿。

    我清晰记得,母亲穿着打满补丁的夹袄,跪在黄土坡上,匍匐着割倒一片片小麦的样子;也记得她赶着家里那头黑毛驴,驮着一大捆庄稼,意气风发地回家时的情景。如今,母亲两鬓斑白,眼角低垂,令人心疼。

    今年春节过后,我收拾行李准备返疆上班,当时母亲正咳得厉害。临行前,她还是不忘往我的背包里塞了早已准备好的鸡蛋和油饼,嘱咐我在路上吃。我的眼泪,再也没能忍住。

    母亲的干粮,也是我生活和工作中的精神食粮。

    (作者来自西北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