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焊花”照亮人生

2024年06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佳 邵明浩 崔洪颖
16.8K

贾学志在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厂房里研究自动焊焊接工艺。

    电气焊工作被誉为工业裁缝,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电焊工贾学志已经在这个领域奋斗了29年。在同事眼里,这位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

    于 佳 邵明浩/文 崔洪颖/图

    贾学志很忙,但他的步伐总是格外轻快。穿着红工服在生产现场、工作室之间来回穿梭,站立或坐下,都是身姿挺拔。

    6月的一个阴雨天,在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偌大的厂房里,一台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正在工作人员的遥控指挥下“卖力”地工作着,管道上被焊出一条条完美的焊缝。贾学志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做着技术讲解,像一位自豪的家长,骄傲地介绍自己的“孩子”。

    这台自动焊装备,正是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电焊工贾学志带领团队研制的。电气焊工作被誉为工业裁缝,已经在这个领域奋斗了29年的贾学志,依然奔波在生产一线,解决生产维修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同事眼里,贾学志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

    “好好干,别给单位添麻烦”

    1995年,贾学志来到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成为一名石油工人。和很多年轻人一样,贾学志并不清楚未来的模样,他只记得临行前,母亲对他说:“好好干,别给单位添麻烦。”

    海上平台的生活,比预想的更辛苦。夏天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头顶着烈日,前胸在火光前炙烤,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黏糊糊地粘在身上,一整天都是如此。冬天遇到必须仰焊的作业时,再冷也要躺在地上。甲板上、舷侧外寒风凛冽,别人连伸出手都嫌冻,贾学志却毫无怨言,一丝不苟地工作。

    母亲的话一直是激励贾学志前行的动力。工作中,他勤学苦练,到2006年,他不仅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电焊工,还成了海洋采油厂第一个在胜利油田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奖的人。

    那次比赛是他走上技术创新之路的开始。过去,海上油田使用的远程自动化传输仪表都是从国外进口。每次出现故障,厂家不给维修,只能再买新的,不仅多花钱,还耽误生产。

    “别人不给修,那就自己修!”贾学志带着同事一头钻进去,研究了很多天,愣是把仪表故障问题给解决了,给厂里省下了260多万元。

    作为胜利油田的上产主阵地,海上油田承担着重要的生产任务。保障海上平台设备平稳运行,成为贾学志所在维修大队的主要任务。

    如何通过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保障原油生产平稳运行,成为贾学志挥之不去的心事。在贾学志的努力下,2016年,海洋采油厂第一个创新工作室——海油创客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不仅肩负起带领团队解决海上生产难题的任务,还带动一大批基层员工走上技术创新之路。

    从一名普通电焊工到胜利油田首位电焊技能大师,海洋采油厂给贾学志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也让他在这个舞台上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

    大师“上岸”

    原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就这样奉献给这片熟悉的大海,没想到,2020年,贾学志“上岸”了。

    那一年,胜利油田实施专业化改革,整合各采油厂维修业务,成立地面工程维修中心,以管网维修和机泵修理为主营业务。

    出于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考虑,贾学志成为胜利油田第一位从采油厂调到专业化单位的电焊技能大师。

    从海上到陆地,如何适应新的角色?从事多年焊接工作的贾学志,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技能上,他都给自己做出了全新的定位。

    作为成立时间不长的专业化单位,如何打造专业的地面工程维修领军企业,更好地服务油田、走向市场,是地面工程维修中心面临的考验。

    由于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是由多家单位的维修大队合并组建而成的,施工标准和施工习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施工现场就成了贾学志的首要任务。

    贾学志带着团队深入施工现场反复调研,用了半年时间,修订完成油田地面管网维修施工工艺标准和规范。在此期间,他还建设了培训基地,选拔和培养电气焊专业领域的人才。在他的助力下,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的工作逐步进入正轨。

    回顾这些年的工作,贾学志如数家珍,比如,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生产难题超过50项,多次完成油田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还在2021年山东省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团体第三名的成绩。在徒弟耿延晖眼中,师父的每一天都充满激情,他也常常被这种情绪所感染。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找上门学习参观、请教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就在前几天,贾学志利用高超的焊接技术帮助一口油井解决了生产难题。

    贾学志说,工作年头久了,才发现原来电气焊能够帮助油田解决那么多生产问题,以前很多方面都没有想到,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把焊枪是个宝。

    让电焊工更高效地工作

    这几年,贾学志有很多创新成果,但是最让他骄傲的,还是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从手握焊枪那天起,如何让电焊工更轻松、高效地工作,如同一颗种子,种在了贾学志心里。

    这些年,自动焊装备在大口径金属管道上已经应用成熟,但在小口径管道上,即使目前国内最好的焊接方式——氩弧自动焊的工作效率也不高,无法完全满足油田地面管网的生产需要。来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后,贾学志一直在关注如何实现快速高效地焊接小口径金属管道。

    于是,贾学志带着团队展开研究,查阅资料,反复构思,制作出设备后再反复调试。对贾学志来说,最难的是长达半年的焊接工艺数据测试。“就像你有一把枪,100米之内能够射穿几米厚的钢板,但是怎么能精准地打到那个点上,要解决太多问题”。

    在调试过程中,贾学志和团队成员遇到了各种焊接缺陷和难题,例如焊偏、密集气孔、接头区域偏析严重等,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解决。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贾学志没有灰心,他始终坚信这件事情一定能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比如,“时间到秒、质量到克”,焊一圈准确计算到秒,一秒也不能差;使用焊条要计算到克,一点儿也不能少。针对焊接过程中最难的开头和收尾,他创新思考,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最终见效。

    “刚开始试用时,设备使用不熟练,总是出现意想不到的故障,我就要求徒弟每焊一道焊口,就在黑板上记下来,晚上开会分析问题原因,早晨开会交流心得。”贾学志说。

    对贾学志来说,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自我革命,会让他更加豁然开朗。就这样,经过无数次“测试、失败,再测试”之后,小口径金属管道自动焊装备被成功研制出来,工作效率提高了两三倍,还大大降低了电焊工的劳动强度。员工只要利用设备遥控指挥,就能轻松完成焊接工作。目前,胜利油田已经投入使用3台设备,今年还将再批复投用5台。作为一名电焊工人,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莫过于此了。

    从18岁初入职场,到29岁获得胜利油田第十四届职业技能竞赛铜牌,再到45岁被评为集团公司技能大师,47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贾学志用了29年。谈及未来,他只知道,不能停下学习和创新的脚步。在贾学志看来,攻关技术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让这项技术发挥价值,所以要通过不断创新,改进提升设备使用性能,让设备更好用、大家愿意用,真正给生产带来效益、创造价值。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