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中国石化就是我的家!”

2024年06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单旭泽 韩 伟
16.8K

图为萨义德(前)和同事在录井营房里工作,时时关注钻时参数 李 亮 摄

    ●单旭泽   韩 伟

    “在中国石化工作,让我有了成长平台,有了自己的房子。2024年底,我将在新房里迎娶心爱的姑娘。”5月6日,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科威特项目的印度籍录井队长萨义德开心地向大家宣布喜讯,“中国石化就是我的家,好消息要第一时间和家人分享。”

    从2018年胜利地质录井公司科威特项目启动算起,29岁的印度小伙萨义德入职中国石化已有7个年头。七年来,他累计参与录井施工30余口,发现油气显示4000多米,提供井涌井漏等异常预报60余次,收到甲方4封书面表扬信。多年的积累让他从初出茅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录井队长,回顾自己的职业历程,萨义德有说不完的故事。

    中国师傅全力培养,“洋小伙”快速成长

    6年前,萨义德大学毕业,得知中国石化一家名为“胜利”的地质录井公司在科威特招聘员工。他非常喜欢“胜利”的寓意,了解到该公司口碑良好,有很好的职业前景,便毅然决定加入这个团队。

    最初,地质学专业毕业的萨义德对录井行业所知甚少。好学的他就把项目上每名录井同事都当成老师,光是学习笔记就记录了四大本。中国师傅们也对这个“洋小伙”倾囊相授,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王春良师傅让我意识到遵守劳动纪律的重要性,杨俊师傅给予我很多技术指导,每次我心情低落时,李忠仓师傅总是鼓励和帮助我。”提起每一位中国师傅,萨义德都心怀感恩。作为回馈,他既鞭策自己尽快进步,更好地承担岗位责任,也为稳定外籍员工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当地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有些外籍员工因害怕想要回国,当时,萨义德第一个站出来鼓励大家:“现在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像战士一样坚守岗位!”在他的带动鼓励下,大家纷纷调整好心态,该队疫情期间未流失一名外籍员工。

    亮出真本领,“洋队长”收到表扬信

    “钻头已到达水泥塞位置!”4月11日,在科威特AH-0307井,临时担任SINOPEC-559录井队队长的萨义德,正在电话里协助钻井技术人员开展钻水泥塞作业。此前,他带队卡准该井8个关键地质层位,落实了165英尺油气层。

    经过岗位磨砺,萨义德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2023年,他正式成为一名外籍录井队长。成为队长之初,他就因外籍身份受到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现场监督的质疑,萨义德下定决心道:“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惊险、难忘”,回忆起作为录井队地质负责人完成的科威特巴哈拉油田BH-0166井,萨义德有这样的感受。2024年1月,该井钻至Madddud地层,萨义德忽然在录井仪上监控到井内钻井液大量漏失的情况,立即汇报给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甲方为尽快堵漏,计划起钻并向井内注入水泥,这引起了萨义德的警觉。原来,当井内钻井液过多漏失到地层,地下油气没了钻井液的“束缚”,就会带着压力涌出井口,这种“先漏后涌”的情况十分复杂,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萨义德深知情况紧急,他一边带领其他员工持续监控井内情况,一边建议立即停止起钻,严肃陈述该操作存在井涌的危险,甲方人员听后,果断听从他的建议采取了关井措施。

    后期处理过程中,井口压力最高达到大气压强的60多倍,甲方只允许司钻、井架工和录井人员各一人坚守井口。萨义德挺身而出,直至处理完成的15天时间里,他记录了100余个压力数据,为甲方处理事故提供了录井依据。他还凭借专业优势,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导致问题的是一种名叫“逆冲断层”的地质构造,这种构造给钻井液漏失和油气外涌提供了高速通道,也导致油藏发生位移。他据此建议采取侧钻措施重新钻探油藏,被甲方采纳,最终高效完成该井施工。

    由于萨义德和队员们的优异表现,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专门发来表扬信,称赞中国石化录井队具备专业水平和担当精神。

    “中国石化的队伍就像个大家庭。身处其中,我时常感到温暖。”萨义德时常回忆起同事们的日常帮助,尤其是关键时刻伸出的援手。

    那是2019年的一天,萨义德正在值班,忽然接到电话,远在印度家乡的父亲不幸去世。时任项目负责人苗田打来电话关切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吗?我能帮上忙吗?”萨义德如同得到亲人的抚慰,“哇”地哭出声来。

    “别着急,我马上安排你回家!”苗田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慰萨义德,一边为他买了最快当晚9点的机票。由于外籍员工护照都统一保管在距离井场约1小时路程的办公室,萨义德自行往返取回再赶赴机场将会耽误乘机,于是两人约定:萨义德收拾行李,先行前往机场;苗田赶紧去取护照,两人在机场见面转交。

    “路上一定注意安全,有事打电话。”看到平日稳重的项目负责人为了和时间赛跑,在机场大口喘着粗气向自己奔来,在安检处分别最后一刻仍不忘叮嘱自己,萨义德感动极了,一把就抱住了苗田。时隔多年后,萨义德仍对这一幕记忆犹新。那种关怀,让他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得到了很大的心理慰藉。

    “中国石化特有的温暖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我愿意在这里一直奋斗下去。”萨义德感激地说,“我为成为中国石化员工感到骄傲。”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