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镇海炼化积极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以数智化转型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构建石化行业最大5G专网,强化AI、北斗、三维数字化交付等技术应用
智能化赋能炼油化工高质量发展2024年06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卞江岐 邹瑾颖
本报记者 卞江岐 通讯员 邹瑾颖 6月2日,在镇海炼化聚烯烃立体库,新产出的产品在生产线上自动包装,通过托盘轨道进入立体库,分门别类储存;与此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机器人将相应产品取出,送入出厂滑轨,而后由机械臂装车,全程无人化操作。 多年来,镇海炼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殷切嘱托,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聚焦以数智化转型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依托石化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目前已建起石化行业最大5G专网,并结合AI、北斗、三维数字化交付等新型数字技术,不断拓展“5G+”应用场景。 生产运行方面,该公司实现五大业务域24个场景5G应用,覆盖面积超10平方公里,有效满足现场“人、事、物”安全管控要求。其中,通过应用石化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计划调度、作业生产、质量管控和设备运维等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了生产全过程平稳受控。 在镇海炼化设备健康管理中心,电脑屏幕上实时跟踪显示1.5万台动设备、10.1万台静设备的运行、报警频次、风险评估等情况。“设备健康状况一目了然。设备健康管理平台投用1年多了,中间还进行了一次升级,目前已经实现设备域10万项工作任务自动触发、闭环管理,百万条监控数据自动分析、预警,大大提高设备安全管控水平。”机动部经理汤衢明介绍。目前,设备健康管理平台三期正加快建设,投用后应用范围将拓展至全专业健康管理,引入电气、仪表专业等不同维度数据,实现设备风险动态感知、故障智能诊断、检修精准施策。 生产优化方面,镇海炼化打造以“分子炼油”为核心的炼化一体化生产计划优化体系、以MES(生产执行系统)标准化管控为核心的调度指令优化体系、以增加装置效益为核心的操作优化体系、以客户为核心的进出厂物流优化体系、以全过程质量管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优化体系,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现场监管方面,采用“系统+人”“智能终端+人”的软硬融合方式,为相关专业、运行部和岗位人员赋能,并通过现场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其中,“5G+无人机”巡检实现全景无死角,“5G+机器人”的汪大师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全过程自动巡检。 在镇海炼化正在进行的检修改造中,他们首次应用电子作业票。5月27日,炼油四部重油催化装置安全员滑晨通过防爆手机终端,提交当天75张电子作业票申请。从提交到审批再到现场交底,每个环节都被记录在滑晨的巡检通信设备上。除了滑晨,承包商、管理人员及班组人员也能第一时间看到这些信息,实现过程有监控、永久可追溯。 为提高检修改造现场监管水平,镇海炼化还针对现场不安全行为首次应用AI视频识别技术,进行安全生产动态诊断,并试点应用人员定位卡,借助智能定位技术合理调配施工力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集数据训练完善AI视频识别模型,扩大技术应用范围。”信息和数字化中心AI视频识别项目负责人王义红介绍。 为探索AI技术应用,镇海炼化“聘用”了首位数字员工“镇小慧”,目前已在财务部高效运行2个月,在量大、重复、易错的财务月结检查等工作中表现优异,工作效率相当于1.8个人工。未来,镇海炼化将以此为基础,梳理业务场景,持续壮大“数字员工”队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