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强化创新驱动
2024年04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高安荣
□高安荣 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增储上产力度,新增天然气储量持续高位增长,天然气产量突破历史新高,彰显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石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以绿色低碳转型为主责,以国家“深地工程”、四川盆地“天然气大庆”产能基地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天然气高质量勘探开发。在勘探方面,探明了塔里木盆地顺北东部、四川盆地川西合兴场、鄂尔多斯盆地新召等千亿立方米规模储量阵地,发现了四川盆地巴中气田,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817亿立方米,实现了天然气储量持续高位增长。在开发方面,随着新区建产阵地气藏类型日益复杂,由大规模整装建产向小规模零散建产转变,通过坚持“四个一体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全力抓好普光、元坝、涪陵、大牛地、川西中浅层等主力气田稳产,推进顺北油气田、川西气田、海域新区上产,攻关裂缝致密气藏、常压页岩气、深层页岩气、深层煤层气等领域,2023年天然气产量378亿立方米,保持持续上产态势。 在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践中,中国石化发展完善了深地领域油气成藏理论,深化完善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与致密碎屑岩油气差异富集机理认识等,攻关形成了以复杂地质结构与储层结构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深层超深层钻完井、超深层测录试、水平井压裂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工艺技术,为天然气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保障。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国能源安全与转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是实现能源转型的主要途径之一。应按照常非并举、海陆并进、资源与技术并行的策略,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勘探开发,推动天然气大发展,展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石化担当。 以“深地工程”为统领,持续打造深层超深层勘探开发技术高地,加快推进塔里木盆地顺北、集中评价四川盆地二-三叠系,实现规模增储上产;加快探索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四川盆地下组合,拓展战略接替新阵地;精细评价普光、元坝等油气田,实现稳定增储;准备塔里木、四川等潜在新区,培育战略接替新领域。以一体化攻关为导向,深化油气差异富集认识,攻关形成“地质+工程+经济”甜点预测技术、发展完善提高单井产能技术,精细评价鄂北上古生界、川西侏罗系,技术攻关四川须家河组、鄂南上古生界,实现致密气效益增储增产。全面加强海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高效开发,形成海洋天然气资源新高地。以低成本适应性技术攻关为手段,持续优化涪陵及周边页岩气立体开发,进一步攻关深层超深层、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工艺技术,培育二叠系、寒武系等新层系战略接替新阵地,巩固页岩气发展优势。 为确保天然气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要持续加强制约天然气快速发展的重大地质理论研究与“卡脖子”技术攻关。在勘探开发技术方面,重点攻关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富含硫气田高效开发关键技术、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相深层与常压页岩气有效开发技术、海相中浅层页岩气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陆相页岩气有效动用技术等。在地球物理技术方面,重点攻关智能无线实时传输地震采集装备、复杂地质条件高精度成像、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与建模、智能化油气地球物理专业软件等。在钻完井技术方面,重点攻关深层超深层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技术、大平台页岩油气高效开发钻完井及压裂技术,以及自动化智能化钻完井装备、软件与材料。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