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勇闯勘探禁区,有效稳产上产,强化运行支撑

西南油气挺进深地蓄足增产“底气”

2024年04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郝春炜 张勇林 袁 鹏
16.8K

    本报记者 郝春炜 张勇林 袁 鹏

    4月9日,在西南油气分公司川西气田控制中心,当班员工通过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控4个脱硫站16口气井生产运行情况,确保气田安全平稳运行。近一个月,川西气田保持日产销天然气450万立方米以上。

    今年一季度,西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产量超25.3亿立方米,川西地区丰谷108井试获日产30.7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大邑105-1井测获日产14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一个个勘探开发的好消息接连传来。

    “公司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主题行动,勇闯勘探禁区,有效稳产上产,坚决建成年产百亿立方米气田,当好天然气发展主力军。”西南油气分公司代表郭彤楼说。

    勇闯勘探禁区——

    解放思想,向更深地层进军

    张庄是西南油气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部经理。采访时,他向记者展示的勘探布局图显示,公司勘探区域大部分位于四川盆地周缘。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导致地层异常复杂,地下层系多,如同一层层夹心饼干。气藏越深,认识难度越大,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越大。

    针对这样的难题,公司深化基础研究,勇闯之前公认的勘探禁区,持续推出“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激励机制。

    勘探开发研究院是公司的油气战略决策参谋部,去年共承担项目103个,其中新立项57个,拿下两个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个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个四川省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一等奖。他们与行业内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提升目标落实精度,去年共完成两万多个实验分析,为年度目标的118%。

    “公司正在运行的重点井有33口,并将在7个新领域首次开钻探井,力争实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和规模优质增储。”张庄说。目前,公司正积极论证万米深地“超级工程”——龙科1井。伴随技术突破与认识加深,越来越多超深领域资源将被发现。

    有效稳产上产——

    技术引领,上得去更要稳得久

    “我刚来时,天然气年产量只有1亿立方米。今年,我将见证完成100亿立方米年产量的那一刻。”1991年入职的西南油气分公司油气开发首席专家曾焱说,他每天都会关注重点区块和重点井的生产情况。

    4月5日,元坝205井累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成为元坝气田首口累产20亿立方米的气井。“截至2023年底,元坝气田已连续9年保持高产稳产,稳产期较计划延长3年。”曾焱说,“我们积极开展稳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挖掘气田潜力,努力让气田稳产更久、采得更多,力争将采收率提高到70%以上。”

    聚焦稳得久,公司全面打响老区稳产治理攻坚战,统筹元坝气田检修和高产稳产工作,强化川西中浅层气田老井维护、措施挖潜、增压开采,力争川西中浅层气田稳产20年以上。

    日前,在川西气田4号脱硫站,由总部油田事业部牵头组成的专家团队向员工传授技艺。员工认真巡检设备装置,发现并及时处理异常。目前,川西气田日产气480万~500万立方米。

    他们还加强页岩气田老井综合治理,强化气井控压生产,优化排水采气工艺,创新一体化产能提升、高效恢复、井间气举、增压抽采一体化等技术,去年综合递减率较上年下降9.2%,实现深层页岩气田开发效率再提升。

    强化运行支撑——

    一体统筹,构建高效生产体系

    “无论勘探还是开发,每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配套运行体系支撑。”西南油气分公司基建部地面技术室主任郭怡说,未来几年,公司在川西和川南地区的天然气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因此,地面工程领域已提前进行规划,精心实施标准化设计、标准化采购、模块化建设、数字化融合和标准化管理。当前,公司总体规划了600多公里配套输气管线,去年建成283公里,今年计划启动建设336公里。

    在健全完善一体化运行机制过程中,公司深入推进甲乙方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案设计一体化、生产管理一体化,深挖全业务、全链条运行潜力,不断提升运行质效,去年新建项目工期大幅缩短。

    “推进示范变规范、标杆变标准、示范井向示范区拓展。”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钻完井室主任范希连说。他们全面总结建设经验,推广低成本钻井、均衡地层改造等经验做法,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的先导试验应用,成功打造中江区块提速上产示范区,钻井周期缩短50%,降本15%,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底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