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想方设法为地层量血压

2024年04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晓东 雷朝阳
16.8K

【地层压力及地应力预测创新团队】 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地层压力及地应力预测创新团队现有19名成员。他们以复杂油气藏地质物探工程一体化效益勘探开发地球物理关键技术难题为导向,联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多个学科,研究地层压力与地应力场的高精度表征,有力支撑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团队成员讨论海域钻前压力预测结果与风险评价。孟硕硕 摄

    本报记者 于晓东 通讯员 雷朝阳

    地层压力与地应力预测是地质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犹如为地层量血压,对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因地质条件复杂,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存在压力应力预测难度大、精度不足等问题,尤其是高精度钻前压力应力预测,是制约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拦路虎。

    为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国外商业软件的技术垄断封锁,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整合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地层压力及地应力预测创新团队。

    团队聚焦“复杂成因地层压力及地应力精细预测”一系列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从压力应力预测的岩石物理响应机理出发,充分发挥三维地震钻前预测的优势,形成了地层压力及地应力定量预测系列技术,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层压力与地应力预测软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他们针对双复杂页岩气压力应力预测难题,首次考虑生烃作用对异常高压形成的影响,使单井压力预测精度提高6%。

    他们还创新研发了基于页岩各向异性的地应力预测技术,在川东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压力应力预测精度达89%。

    针对海域深层钻前压力预测难题,他们攻关形成超压成因引导的井震联合压力预测技术,对西湖凹陷深层钻前压力的预测相对误差小于8%。

    这些地层压力与地应力预测技术与软件产品,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大规模生产应用能力,已部署推广至多家单位,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海域致密储层、双复杂页岩气、碳酸盐岩等领域重点区块的勘探开发,累计优选有利目标1030平方千米、优化部署69口井,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000万元。

    【团队成员留言板】

    □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油藏所所长 孙振涛:

    我们将不断深化研发工作,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高效、成熟配套的系列核心技术和软件产品,形成地质物探工程一体化服务支撑模式,并制定相关地球物理技术规范,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