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不放过每一个现场问题

2024年03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建晖
16.8K

    杨建晖

    王怀国是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油气处理部的一名生产调度,在调度岗位上工作了十余年,他自己都记不清,在现场解决了多少难题。

    油气处理部生产现场涉及上千个阀门,在使用过程中,阀门注脂孔极易被沙土堵塞,时间长了无法进行正常保养,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维修成本上升,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发现这一问题后,王怀国和同事康建国、蔡晶等多次讨论、反复验证,用丝锥对堵塞的阀门注脂孔进行维修,更换了注脂孔处黄油嘴。该项措施在2023年8月实施后,有效降低了阀门损坏率,维修费用下降20%。

    “我在现场看到了问题,只要我能推动解决,就会想办法,不放过每一个问题。我的想法很简单,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次创效的机会。”王怀国说。

    去年10月,王怀国到该部卸油站检查时发现,部分卸油车辆卸油口在尾部,导致卸油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弯折,使使用寿命缩短,从而出现频繁更换卸油管的现象。王怀国查资料、选材料,将原来2米长的卸油管更换为3米至3.5米长的卸油管,并制作相应支架,尽量避免卸油管出现弯折,有效延长了卸油管使用寿命。

    “这项改造投资不大,但是按照目前的卸油量计算,每年还是可以创效2.5万元左右。”王怀国说,“不在乎创效多少,能创效都是好事情,装置精细运行就是这样‘抠’出来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