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传承铁军基因 勇当建设主力军——记四建公司“铁军风采”红色教育基地2024年03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林森森
基地名片 四建公司“铁军风采”红色教育基地主要由党的光辉历程、爱国奉献、砥砺奋进、续耕人文等四部分组成,藏有珍贵实物百余件、历史珍贵照片500余幅、模型20余件,以完整清晰的脉络展示了四建公司6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是让公众了解石化建设发展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该基地展示的员工自己动手盖“干打垒”、铁军由来、奋战中国石化重点工程、共建美好家园等内容,体现了石化建设者爱国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和“站排头、争第一”的精神风貌。2023年7月,该基地被集团公司党组命名为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 林森森 奋进六十余载,阔步新征程。一代代四建人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发扬“拼、抢、细、实”的企业作风,建精品、树丰碑、站排头,先后承建了国内外1300余套各类型能源化工装置。这支优秀的队伍传承铁军基因,艰苦奋斗、拼搏奉献,担当中国石化重点工程建设主力军。 走进四建公司“铁军风采”红色教育基地,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鲜活的老物件、一枚枚闪光的奖章,再现了四建人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忘我奉献、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展现了“困难面前有四建,四建面前没困难”战天斗地的拼搏干劲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建精品树丰碑 擦亮品牌 四建公司成立于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的1963年1月1日,前身是大庆炼建指挥部;1965年因参加“三线建设”迁至湖南长岭;1974年参加天津250万吨/年炼油厂建设,最终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历经多年发展,四建公司从人拉肩扛、机械为主,转型为工厂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营模式,一路开拓创新,创造出辉煌业绩。基地爱国奉献部分的境内外工程展示区浓缩了这一历程。 展示区的大型沙盘再现了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建设者艰苦创业的真实场景。他们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建成了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大庆炼油厂。 进入新时代,四建公司坚定实施“差异化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全球发展”战略,通过打造三大业务发展引擎,努力建成专业核心能力突出、综合实力强、有特色的全产业链工程服务商。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天津南港乙烯项目诠释了四建公司工厂化预制、管廊模块化建造、装配式安装等现代化管理走在了行业前列;标准化施工,使项目先后被评为“样板工程”“标杆工地”。 四建公司将建精品、树丰碑、站排头的企业核心理念延伸到海外项目,先后在科威特、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沙特、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能源化工装置20余套,受到各方赞誉,擦亮了中国石化品牌。 拼搏进取精神 代代相传 老物件老照片承载了珍贵记忆。基地的续耕人文部分,涵盖四建公司企业文化、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出的《石化四建厂歌》曲谱、奥运冠军雷声佩剑等物件“讲述”着四建人传承铁军基因的故事。 “我们是石化四建工人,炼油化工建设的先锋,拼搏、创业、求实、创优,企业精神代代相传……”每年,四建公司都会组织新入职员工参观基地,教唱《石化四建厂歌》,致敬奋斗的四建人。《石化四建厂歌》由员工作词谱曲,曲调铿锵有力、歌词朗朗上口,是四建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活动,《石化四建厂歌》是大家必唱的曲目。 雷声是四建公司员工子弟的优秀代表,2012年勇夺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金牌,成为首位夺得奥运会男子花剑冠军的中国选手。夺冠后回天津,雷声第一时间到四建公司,把平时最喜欢的训练用剑留在了这里。 “感谢四建公司对我的支持,赞助我参加了第一次商业竞赛,帮我走上竞技体育的道路。”雷声的父母都是四建公司员工,他们身上拼搏进取的精神从小深深影响着雷声。2008年北京奥运会,雷声无缘晋级4强,困难没有击败他,反而让他更加努力训练,终于在2012年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讲好铁军故事 汲取力量 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孕育了这支石化建设铁军。四建公司组建了一支宣讲员队伍,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忆峥嵘岁月、守无悔初心,给参观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银发宣讲员李培敬老人是公司宣讲团成员之一。他跟随公司从大庆转战湖南,再到天津安家落户,离岗不离企、退休不褪色,用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铁军的由来。 “1986年,齐鲁石化30万吨/年乙烯工程开工,公司提出‘绝不让工期在我们手中误点’的口号。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时17个月,在1988年8月30日提前7个月实现了芳烃、苯乙烯、聚乙烯等3套装置高标准中交,赢得各方赞誉,所承担的3套装置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李培敬说。 时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到齐鲁石化30万吨/年乙烯工程检查指导工作时,看到把两年工期变为一年多的四建公司员工队伍,由衷赞叹:“你们不愧是石化建设的铁军!你们干的芳烃装置是石化工程建设的样板,以后石化建设项目交工验收都要以四建公司承建的齐鲁芳烃装置为标准。”自此,石化建设铁军美誉成为四建公司员工奋进前行的力量源泉。 宣讲员李雪梅是全国劳动模范,四建公司现代焊接研究所所长、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她给大家讲得最多的,是现代焊接研究所团队勇于创新、研发技术的故事。他们研发的LNG储罐内罐纵缝自动焊工艺和振动热丝氩弧自动焊工艺,已在天津LNG项目成功应用。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四建公司焊接培训教练 张振连: 我参加工作30多年了,“铁军风采”红色教育基地展出的物件,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们要发挥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扎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传承铁军基因,培养技能人才,当好工程建设的主力军。 □四建公司党委工作部员工、“铁军风采”红色教育基地宣讲员 张欹眉: 每次讲解,我都会被一代代四建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感动。作为四建的一员,我将以饱满的精气神,立足岗位、踔厉奋发,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