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日期检索
向“绿”而生 逐“热”前行——2023年中国石化地热业务领域重点工作盘点2024年02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曹海峰
阅读提示 2023年,中国石化充分发挥地热减碳先天优势和产业布局先发优势,坚持高点定位、高端引领,加快市场开拓、科技创新,持续巩固领跑者地位,积极推广“地热+”“余热+”等清洁供暖模式,立足京津冀,利用渤海湾等盆地优质地热资源,不断向深部地热领域进军,中国石化地热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本版文图由发展计划部(新能源办公室) 本报记者 曹海峰 提供 规模化、效益化开发,巩固“领跑”地位 中国石化坚持高点定位、高端引领和资源先行,加快推进北方“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个城市地热供暖业务,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大力推广“地热+”“余热+”等清洁供暖模式,规模化、效益化拓展地热供暖业务。 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地热供能与油气生产及民用场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建立油田地热开发利用和“余热+多种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助力“油田”“热田”协同开发。中国石化持续加大优质地热资源勘探力度,在运城临猗、濮阳南乐、天津津南、开封西郊及咸阳北部获得勘探突破,南乐县东部探井成功实现“东水西调”,天津市区首口地热探井证实了雾迷山组岩溶热储具有开发潜力。同时,优化市场布局,深化推广“雄县模式”,积极扩大北京、天津、西安、青岛等重点城市的地热规模,推动雄安新区雄东片区、山西临猗等地项目建设落地。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批准担任的“未来空间深部地热领域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中国石化以科技作支撑,积极向深部地热领域进军,首口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1井在海口开钻,是我国第一口5000米深高温地热探井,该井的成功实施有助于摸清海南地热资源潜力,提高海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水平,引领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走向世界前列。中国石化首口地热连通井——新星绿源陕西中天未来玥U形地热连通井,安全顺利完成直井与水平井的精准对接,是国内目前水平位移最长的地热连通井,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地热开发利用技术探索中取得了积极进展。 依托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化清洁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11个省、直辖市70余个市县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持续保持行业领军者、市场领跑者地位。 数智化建设,赋能高质量供热 坚持创新引领,用数智化赋能智慧供热。2023年,中国石化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针对已建地热余热场站分布散、运维依赖人工经验、供能侧与需能侧匹配不佳的痛点,着力加快新能源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产生的“聚变效应”,实现能源开发、供应、使用等各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为保证按时、优质、高效供暖,中国石化在2023~2024年供暖季前充分准备,详细制定清洁供暖方案,通过自主开发新能源智慧化生产运维管理平台,将738座地热余热站信息化数据接入平台,80%以上的地热站点实现了“地热井-换热站-供热单元-用户端”一体化调控和自动优化参数。 中国石化依托信息化平台、自控系统和收费客户服务系统进行联调联控,运维人员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可对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能耗量等主要生产数据在线实时监控,并结合“跑冒滴漏”、尾水回灌、用户室温、气候补偿器等专项模块,实现负荷提前预测、运行策略优化、远程参数调节和运行数据分析等,使供热更加精细化、管理更加智能化。生产运维方式由过去的“有人值守”变为“少人、无人值守+巡检”,大幅降低了巡检、检维修人员劳动强度。 此外,中国石化创新服务方式,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成立供暖客服中心52个,通过24小时客服热线,生产运维检修实现了小时级别的响应,客户需求问题第一时间能得到解决,资源利用率和供暖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高光时刻”,提升品牌影响力 中国石化坚持把地热品牌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展览会等活动打造“高光时刻”,积极宣介中国石化地热品牌。 2023年9月,由中国石化承办的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54个国家的1400余名参会人员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互利合作等方面深入开展研讨交流。 在本届地热大会上,国际地热协会面向全球首次发布《中国地热供暖推荐做法》国际标准,这是全球地热领域发布的第一个行业标准。该标准以我国地热供暖实践为参照,给出了中低温水热型地热供暖的推荐做法,为全球地热地暖产业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标准参照。闭幕式上发布的《北京宣言》为全球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会议期间,在国家会议中心同步举行了地热能开发技术与装备特装展览,展厅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设置资源勘探、地热开发、集成应用、合作交流4个主题展区,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冰岛等13个国家的217家展商参展,参展企业数量、展厅面积及展示品类均创历届地热大会之最。同时,大会引入碳中和项目,通过碳资产购买等创新解决方式,中和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首次实现地热大会“零碳办会”。 国务院领导评价“本届大会探讨地热能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之路,共商深化合作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极圈论坛主席、冰岛前总统格里姆松称赞“本届大会是中国地热转型的里程碑,更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国际地热协会主席布洛格指出“很多地热界老朋友向我反馈,本届大会是历届大会中最精彩的”。在2023年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中国石化成功打造“中国地热高光时刻”》获评“2023年中国公共关系优秀案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