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碳材料产业链升级完善

2024年01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中国石化针状焦制备的石墨电极。姚志强 摄

    2023年,为抓住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的契机,炼油事业部针对针状焦技术应用、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牵头组建由生产、科研、设计、销售等单位组成的高端碳材料研产销联合攻关团队,推进针状焦、新能源负极材料、低排阳极石油焦市场开发,实现高端碳材料市场化应用,全力拓展中高端炼油特色产品市场。12月,600毫米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攻关取得积极成果,产出电极成品。

    中国石化新能源高端碳材料生产企业从2022年的1家发展到9家,低排阳极石油焦实现从无到有,针状焦产量逐步提升,全年累计新能源材料销量近50万吨,并保持总体向上的发展态势。目前,中国石化济南炼化等8家企业已具备负极材料专用焦生产能力;齐鲁石化等3家企业已具备低排预焙阳极焦生产能力。

    点评:“油转特”是推动炼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中国石化在特色产品和特种油品等新产品的开发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研产销联合攻关,构建“以总部为引领、事业部为主导、科研院所为支撑、生产企业为主体、销售公司为纽带”的联合科研攻关机制,做到“市场出题、科研解题”,以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带动产业链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