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识途“老马”闯中亚2023年12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蒋 振
●蒋 振 “海外市场,天地广阔,大有可为”,马庆利的记录本扉页有这样一句座右铭。他今年56岁,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外项目生产运行高级专家。工作以来,马庆利共获得2项国家专利、3项科技进步奖、3次荣获集团公司以上荣誉,50余次参加集团、油田重点工程项目施工。2022年,这位老将再度披挂上阵,带领将士们远征土库曼斯坦市场。如今,土库曼斯坦西部油井大修项目已实现原油增产5.9万吨。 一身转战三千里 2022年9月,马庆利得知土库曼斯坦西部油井大修项目将要复工。当时航班尚未复航,甲方规定的开工日期却日益临近。“项目需求就是命令,再难也要奔赴海外施工现场!”他义无反顾接过了项目启动的重任。 从北京飞新疆,再转飞乌兹别克斯坦。没有航班,就转乘20多个小时的大巴到乌土边境,拖上几十公斤的行李,步行二三公里至海关。一辆破旧的中巴车载着老马和同事们连续行驶30多个小时,终于来到卡拉库姆沙漠深处的项目营地。 顾不上舟车劳顿,他带领员工迅速投入工作。因为长久没有动工,项目遗留下来许多问题。马庆利白天带着大家维修设备、清点物资、组织运行,晚上再把各组人员聚在一起召开会议,常常讨论到深夜。 修井机的修复进度、设备检测安排、材料物流到货情况……项目启动阶段的重要信息都在马庆利这里汇总。他笑谈,那段时间“从早晨睁眼到晚上睡下,一整天大脑都像汽车轮子一样高速转个不停”。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走遍了几百平方公里的油区,指导修复完成修井作业设备7台(套)、特种作业车辆30余台。 少壮功夫老始成 “关键时刻,我们要勇于亮剑,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推动项目全面复工!”在项目第一部修井机启动现场,马庆利慷慨激昂地为参战将士打气。设备搬迁、安装、验收,他全程盯在现场,带领着项目部生产、安全、技术等专业人员,按照开钻验收清单上300多个项点,逐项对照、逐一落实。 “电路系统检查完毕”“循环系统没有问题”“钻台设施准备完毕”……各路准备信息从报话机里传来,马庆利同修井队长反复确认无误后,终于说出力透千钧的两个字“开钻”。在马达的低吼声中,缓缓升起的大钩稳稳地吊起长串管柱,准确地下入井口……项目部首口作业井按期开工。 夜已深,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地运行,井场灯光下,他如一尊雕像般屹立,“只有站在这里,我的心才感觉到踏实”。 老马不仅是项目启动的“主心骨”,也是安全平稳运行的“定海针”。每天清晨,他雷打不动带领全体中外员工在广场上召开晨会,通报各井生产情况、安排当天工作、开展安全教育……“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跨周”是他定下的硬规矩。修井1队施工的104C井套铣施工进度慢,他指导现场结合井下落物特点,整改套铣头形状,把原来六七个小时的套铣施工缩短到2小时以内。同事夸他“药到病除”,他却谦虚地说,“和大家一起工作才是‘学用相长’”。 为谁辛苦为谁甜 “我还要为项目发展多做一些贡献,”马庆利时常这样勉励自己。 现场工具设备需要日常修理,他组织员工利用废旧铁皮做顶棚、围栏,又多方筹措车床、砂轮机、电焊机等设备,建起了项目部第一个工具加工维修中心。项目部固井水泥散装存放容易受潮破损,他协调运来多个固井灰罐,建起了项目部第一片规范灰场,还有第一个车辆保养车间、第一支维修保障队……太多个“第一”和他联系在一起。 翻开马庆利的工作记录本,“加强地质研究选井”“完善定向钻进措施”……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工作计划。“立足西部油井大修项目,辐射整个土库曼斯坦油气市场,我对未来有信心!”说到项目发展,他总是侃侃而谈,可说到自己的贡献,却只用了简单四个字“力所能及”来形容。 走最难的路,扛最重的担,在海外,还有许多像马庆利一样的“老将”,他们像识途“老马”一样蹄疾步稳、步履铿锵,带领着“群马”驮起重任,闯出海外市场发展的新天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