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做难事必有所得

“做科研,要敢碰‘九死一生’的真难题,做难事必有所得。”这句话,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夏国富常说的,也是他30多年科研生涯的真实写照。
2023年11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夏 鑫 赵凌燕 陈子佩
16.8K

    夏 鑫 赵凌燕 陈子佩

    “小栾,目前在加氢站内大规模推广分布式制氢技术有什么困难?你对国家公布的新指南有什么体会?”

    上班伊始,一声声急切的询问声不时在实验室、办公室内响起,科研人员们相视一笑:“班主任又来检查作业了。”大家所说的“班主任”,正是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夏国富。

    夏国富深耕加氢催化剂领域多年,硕果累累。他先后主持研制三代重整预加氢催化剂,该项技术已在70多套装置成功应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多件,通过中国石化认定专有技术17项,其中一项技术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9月,根据石科院整体规划,从事加氢技术研发已逾20年的夏国富转至资源循环利用的全新领域,带领团队踏上了分布式甲醇制氢的新征程。

    做年轻人的“承重墙”和“平衡木”

    2021年,按照中国石化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工作方案,石科院成为分布式甲醇制氢技术研发的支撑单位。夏国富带领分布式甲醇制氢技术团队开始了日夜兼程的科技攻关。

    分布式甲醇制氢技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团队成员虽有较好的理论素养且工作劲头十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如何带领年轻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成为摆在夏国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他认为,科研团队要有梯队建设,要给青年人磨炼的机会,抵得住压力才能成长。正是出于这个想法,这次他拒绝担任技术负责人,而是选择成为背后的技术专家。团队成员栾学斌回忆道:“夏教授常告诉我们不要有压力。他愿意做我们年轻人的‘承重墙’和‘平衡木’,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做研究。”

    当时,如何在短短1年内开发出适用于分布式制氢工况的催化氧化催化剂,成了压在每一个团队成员心中的大石头。

    关键时刻,夏国富这面“承重墙”起了决定作用。他结合以往加氢催化剂开发经验,提出:“在原有配方基础上,明确载体等电点控制是消除技术瓶颈的关键因素。”在他的指导下,联合工艺和催化剂开发人员开展实验验证,通过不断调变催化剂方法,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完成62批样品制备和测试,最终完成催化氧化催化剂产品定型。

    找准突破口

    作为科研攻关的负责人,夏国富常说:“做科研,要敢碰‘九死一生’的真难题,做难事必有所得。”

    凭借多年技术研发的经验,他敏锐地察觉到:“大规模甲醇制氢技术相对成熟,工业应用广泛,但催化、过程强化、能量供给三者高度结合才是分布式制氢的突破口。”

    分布式甲醇制氢系统是在加氢站将甲醇转化为高纯度氢气的装备,是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核心。而如何能保持能量供应的稳定性则是关键。

    为了彻底解决稳定性问题,夏国富白天跟进试验,晚上分析数据记录,然而却迟迟找不到解决办法。夜里他辗转反侧,望着荧光灯发呆,突然,酒精灯用灯帽熄灭火焰的画面闪现脑海里。他进而联想到:“如果能将催化反应控制在熄灭前夕的临界值,是不是就能确保安全?”第二天一早,夏国富就组织攻关组进行计算模拟和设计实验,反复验证闪爆可能的条件边界,历经15天32次模拟试验和6次反复论证,成功解决了常规催化氧化过程中的闪爆问题,保证了能量供应的稳定性。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分布式甲醇制氢实现智能控制是决定技术能否应用的关键一环。试验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的自动启停功能始终无法实现。正当大家垂头丧气时,夏国富给大家鼓劲儿:“困难是正常的,能提前预料到结果的不是创新,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这句话,给了大家信心和勇气。

    “科研人员就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进入市场才具有主动权。我们不要嘴上的智能化,要现场的智能化!”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200余条判断依据被重新写入控制系统里。经历了30余次的开停试车,他们终于实现了站内制氢过程的智能化,为分布式甲醇制氢技术走向市场化铺平了道路。

    分布式甲醇制氢装置在大连准备开工时,夏国富刚刚做完颈椎手术不到半年时间。在和研究室沟通后,不顾家人的劝阻,他带队奔赴开工主战场。在催化剂还原活化的关键时刻,正好赶上大风降温天气,寒冷导致夏国富肩周炎发作。他顶着病痛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一直坚守现场,帮助大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2023年初春,辽宁省大连盛港综合加能站正式投用,这是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甲醇加氢一体站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纯度高达99.999%的氢气,使用成本却比传统加氢站降低20%以上。这一重大突破意味着我国向低成本加氢站迈出坚实一步,将有效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夏国富已在石科院工作了30多个年头。虽已年近60,他却并未有半刻停歇。在他看来,新领域的研发工作不容易,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更需要责任心和担当:“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踏踏实实做点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