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中原油田 建设智能气田保障安全供气

2023年11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君 李方微
16.8K

中原油田普光气田仿真演练操作界面。

    “中原油田分公司5G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项目简介

    项目于2021年启动、2023年建成应用,试点建设5G普光智能气田。中原油田制定“1(终端体系)+1(5G定制网)+1(物联网感知平台)+7(行业应用)”整体方案,研发了人员定位、预警预测、应急管理、智慧巡检、阀门回讯器设备管理、视频融合、安全生产等7类应用系统,实现了泄漏动态监测下的安全管理预警化、设备集群管控下的操作智能化、统一标准下的数据共享化。

    本报记者 杨 君 通讯员 李方微

    作为中国石化上游板块唯一的5G基础建设和应用试点,中原油田成立工作专班,多次调研了解生产区域的数字技术应用需求,形成普光气田专属的《5G基础建设及智能化应用方案》,有效促进普光气田数字化转型。

    光速平台让普光气田向一体化优化转变

    一次,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一员工巡检时发现某处法兰轻微泄漏,立即使用智能巡检5G防爆终端将照片传输至后台数据库。后台技术人员收到信息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了安全隐患。“5G项目毫秒级的时延传输,带给大家的第一感受就是快。”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云应用质量管控室副主任张博说。

    该项目在普光气田全域拥有无线支持2.1G/3.5G架构的同时,新建12个5G基站,覆盖1个净化厂和6个集气站;新建5G接入环和双光纤链路,以及2套万兆以太网,让普光气田拥有了独享的数据通道;提供4G网络接入5G切片业务。以此为基础,中原油田建成了普光气田数据统一接入平台,所有数据互通共享。

    光速平台带来极速反应,5G项目的端到端时延达11毫秒。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普光气田从局部优化向一体化优化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

    动态监测让安全管理向事前预警转变

    “嘟嘟嘟——”5G项目硫化氢泄漏监测管理平台的警报响起。普光气田应急救援队立即出动,事故现场的信息同时传送给相关信息终端,避免了事故。这是近日普光气田仿真演练时的场景。

    该项目建有1个硫化氢泄漏监测管理平台、69个硫化氢泄漏检测仪、1个虚拟仿真应急演练平台、1辆“5G+”快速应急车、1套人员定位系统和7000个蓝牙信标,为普光气田实现泄漏动态监测提供了强大保障。

    有了这些的支撑,普光气田安全管理正由事后监管向事前预警转变。

    系统派单让装置管理向智能控制转变

    “系统派工来单了,开工!”11月1日9时,普光气田采气厂员工陈斌佩戴设备进入气站现场。他所说的系统是5G项目中的智能巡检系统,能够自动给相关作业人员派单。

    派单完成后,作业人员佩戴设备进入现场,设备基于地理位置或者图像识别技术完成签到,签到后系统按照巡检规范,指引现场作业人员按照最佳路径到达对应设备前,并指导其按照最佳方案完成相关工作。

    在5G项目的支持下,普光气田装置管理逐步向智能控制转变。5G项目建立起1个专门的管理平台,配备45个智能安全头盔,配置两个机器人巡检,设置800个阀门回讯器。通过这些智能手段,普光气田阀门管理有效覆盖率全面提高,实现了阀门定位、操作可控。

    【留言板】

    □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云应用质量管控室副主任 张 博:

    5G项目保障了普光气田安全平稳长期运行,为下游2000多家企业提供稳定气源,为超2亿居民提供绿色生活用气。项目树立了“5G+石油行业”的新标杆,联动产业生态,打造了足够安全的数字化供应链。从更大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该项目只是个开始,从集团公司内部复制到整个行业赋能,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