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美美与共架起交融互鉴“民心桥”

2023年10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国勘公司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在圣诞节给社区的孩子送去节日的问候。

    中国石化中东研发中心,一间宽敞的房间里,一墙书架摆放着各类中国图书,上方用中文写着“中国书架”,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一旁的墙上,悬挂着中国书法、美术等艺术作品,这就是研发中心中国优秀图书海外推广项目“中国书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十年来,中国石化坚持以人为本,响应当地政府本地化就业政策,深化本地雇用、加强员工关怀,开展员工培训、成就员工价值,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打通民心桥梁,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可以在中国石化的项目工作,我很荣幸”

    “中国石化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作业环境,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尊重,工作起来更有动力。”来自印度的安全员切西姆说,“可以在中国石化的项目工作,我很荣幸。”他在十建公司沙特Marjan工程项目组工作。此前高温天气,项目部为他们设置多个降温休息棚,每天运送420桶冰水、果汁等,让员工免遭高温“烤验”。

    多年来,中国石化按照“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原则,遵守当地政府人才政策,深化本地雇用,不断提高本地化员工比例,切实保障员工权益,提供完善的薪酬福利待遇,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坚持平等雇用。营造公平、合法的雇用环境,努力实现海外业务增长和本地人才发展共赢。在沙特,部分项目高峰时期员工本地化用工率超过65%。从2018年沙特政府放开女性就业以来,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累计招聘了20名沙特籍女性员工。在厄瓜多尔,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厄瓜多尔子公司与当地相关部门签订劳工融合服务协议,12年间,雇用当地各类残疾员工40人次。

    保障员工权益。严格遵守各运营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员工管理制度,保障每名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符合当地要求的职业健康相关制度,提高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水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增强员工幸福感。

    “师傅讲过好多中国的故事,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

    “我师傅技术好、人品好,长得还帅,我是他的大弟子。”9月14日,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工区,现场录井队队长胡那皮亚提起他的中国师傅王杰时满脸自豪,“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师傅给我们讲过好多中国的故事,看过很多中国的照片和视频,我对中国很向往,有机会一定要去美丽的中国看看。”

    胡那皮亚是王杰的“洋徒弟”,是中国石化经纬公司的雇员,也是中国石化在海外的成千上万名员工之一。

    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中国石化致力于项目所在地人才培养,鼓励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持续完善实践培训和晋升体系,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实施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满足员工职业和个人发展需求。

    开展员工培训。累计投入数亿元,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搭建培训平台,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员工培训时长累计超过700万个小时。在培训中,他们针对各岗位能力要求和员工弱点进行专项培训,结对签订“师带徒”协议,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在沙特,国际石油工程公司致力于打造系统化、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赋能沙特当地青年。2008年成立沙特培训中心,现已拥有7项国际培训资质;累计开展近2000期培训班,培训国际员工十余万人次,每年千名外籍学员入职中国石化,解决了近百个项目用工难题。在乌干达,国际石油工程公司乌干达Tilenga EPSCC项目部创新开展中乌导师带徒活动,组织中乌员工结对帮扶,对乌干达籍员工进行定向培养,并聘请外籍导师为中方员工授课,让中方员工进一步了解当地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使中乌员工迅速融入项目文化。

    助力员工成长。为员工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评比和表彰激励员工创先争优,使员工在业务水平提升和工作经验积累的同时,提升了人生阅历,开阔了视野,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石化海外人才,也在不断的工作和实践中获得良好发展。

    80后胜利油田东胜蒙古公司外籍员工尼玛苏荣,实现了从采油工到采油班班长,再到采油队副队长的人生“三级跳”。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厄瓜多尔江汉项目部外籍员工贝拉·奥斯卡由于出色的表现,获得中国石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沙特籍员工穆罕默德,多次参加石油工程公司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钻井技术培训,通过了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的井控考试,成为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胜利项目的首位沙特籍司钻,并被评为优秀员工。

    “我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森特罗市比亚埃尔莫萨城2023年度文化节中国文化表演和展示活动中,霸气威武的舞狮、小镇民谣舞、特色风味小吃、中国书法等,为当地民众带来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武术表演更是赢得台下观众的不断喝彩。此次活动由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墨西哥子公司筹办、地球物理公司国际业务发展中心墨西哥项目协办。“两年的项目,我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愿做中墨友谊的桥梁!”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墨西哥物探项目经理瞿唯说。

    十年来,中国石化倡导“尊重差异、开放融合”的理念,开展多元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一带一路”文化沙龙,共享传统节日,共鉴文化精华,搭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桥”。

    尊重当地文化。尊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习惯,鼓励并支持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提倡文化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阿尔及利亚,国勘公司组队参加索纳塔克青年男子国际足球锦标赛,从联合作业体当地员工的孩子中挑选了15名足球小将,经过认真训练和顽强拼搏,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在沙特阿拉伯,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积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况,对斋月期间的生产和生活进行安排,并发放慰问物品等。

    文化无国界。中国石化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员工和居民共度中秋节、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参与当地传统节日活动,共度节日、共享欢乐。

    国际石油工程公司厄瓜多尔子公司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厄瓜多尔基多孔子学院和厄瓜多尔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共同举办汉语培训班线上开班仪式,开设初级汉语、科技汉语和中国文化体验课等课程,于每周四和每周日晚对公司50名厄籍员工进行培训。

    国勘哥伦比亚公司安排双方员工共度传统节日。在当地圣诞节来临之际,中方员工录制了圣诞祝福视频送给当地员工,表达节日的问候。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到来之际,哥伦比亚公司邀请印度合作伙伴、当地员工共同品尝月饼,观看介绍中秋文化的视频,帮助合作伙伴和当地员工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中国石化将始终致力于为人民幸福提供坚实支撑,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多机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地区人民共同走好繁荣之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