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火种

写在“三老四严”优良传统诞生60周年之际
2023年09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维东 王 刚 李 军 赵 红
16.8K

    王维东 王 刚 李 军 赵 红 文/图

    9月12日,在“三老四严”培育形成60周年之际,胜利油田老中青三代石油人代表共聚一堂,回顾创业故事、重温光荣传统、汲取精神力量。

    1963年,松辽盆地大庆油田,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培育形成了享誉全国的“三老四严”。57年前,大庆油田中四队的部分员工支援胜利油田会战,组建试采指挥部采油四队(胜利采油厂注采304站前身)。从此,“三老四严”这颗火种在胜利油田这片沃土生根发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六十载薪火相传,这颗火种生生不息,在一代代石油石化人的传承中被发扬光大,绽放出时代光芒。

    扎 根

    耄耋之年的丁德福是这颗火种的传播者。

    他对当年记忆犹新。1966年春节刚过,时任大庆油田中四队副指导员的他接到组织通知,和副队长一同带领队上一半员工支援胜利油田会战,组建试采指挥部采油四队。

    他们最贵重的“行李”,就是复制的石油部给中四队颁发的“高度觉悟 严细成风”“团结的核心 战斗的堡垒”“五好红旗标杆”三面锦旗。临行前,丁德福郑重地对领导表态:“请组织放心!人在哪里,‘三老四严’的作风就扎根在哪里!”

    登上前往山东淄博的火车时,丁德福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路难走,道路周围杂草丛生,放眼望去,一片破败。”从淄博辗转来到东营,这是丁德福对胜利油田的第一印象。

    他们住进由芦苇、泥巴搭建成的一个大苇棚,把铺盖卷放在大通铺上。丁德福将三面锦旗挂在了墙上。从此,“三老四严”在胜利油田扎下了根。

    安家后的第二天,大家就投入了会战,每天平均接两口新井。开井、平井场、修公路,拓土坯、建“干打垒”,连轴转。晚上,大家都睡了,队上的干部还要轮班巡井,井距长,路又不好走,一夜要步行30多里路。

    一个冬夜,晚上10点开完碰头会,丁德福像往常一样,推着自行车去巡井。由于当时的路面坑坑洼洼,再加上夜色漆黑,丁德福只能推着自行车徒步巡线。走到一口井附近时,他脚底不慎一滑,一个趔趄跌入地沟。剧烈的疼痛感瞬间传来,但他还是忍着疼痛爬了起来,坚持完成了巡井任务。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三老四严”作出最好的注解。为了保证油样数据的准确性,高茂林脱下雨衣包起样桶,宁肯自己被雨水浇透,也决不让资料有丝毫误差;一边是同学感情,一边是规章制度,付孝余态度严肃,不为感情输了原则,坚持所有资料和设备器材都交接清,才能顺利交班;电影放映地点与班站仅有一路之隔,魏希英严以律己,和往常一样坚守岗位……

    丁德福对“三老四严”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自2017年以来,丁德福每年向党组织缴纳3000元大额党费,“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三老四严’的传家宝代代相传”。这是一个老党员的精神世界。

    弘 扬

    “渗漏在什么位置?”“马上切换流程,放压!”手机那边的应答还没结束,屋里的人已经迈出办公室,直奔现场。

    9月9日早晨7点多,注采304站站长彭朝明接到现场反馈,一口水井管线渗漏。他立马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进行管线抢修和采出水回收,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环保要求很严,气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而且这口水井影响着两口油井,早一点抢修好,就能把对产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严细实”是流淌在彭朝明血脉中的精神特质。“进了304站的门,就要做‘三老四严’的传人。”自从11年前来到注采304站,他就把“三老四严”奉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2016年,彭朝明担任副站长之初,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全站的油水井情况,工作之余,就骑着自行车挨个井转,有时候一天能跑百八十公里,一周的时间车胎爆了三次。为了全面绘制管线流程图,摸清干线走向,他利用测管线壁厚的机会,扛着铁锹全程跟了89公里管线,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埋桩位置。如今,他是站上的“活地图”。全站的油水井管线铺设、走向情况,他都了然于胸。

    在妻子的记忆中,彭朝明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手机24小时开机,任何时候,只要一个电话,立马冲到现场。

    “三老四严”,重在传承,贵在坚持。在注采304站担任作业监督13年,范吉云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任何一根有瑕疵的油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就像被X光扫描一样。多年来,他监督作业井820井次,经手的油管6万多根,无一差错。

    在范吉云眼里,漏掉一个质量问题,就等于放跑一个“敌人”;留下一个质量隐患,就等于埋下一个“定时炸弹”。

    25171井曾是注采304站单井盘根使用周期最长的井,站上要在这口井组织召开最长寿盘根优因分析现场会,挖掘盘根最长寿的使用秘诀。

    可是,这口井几天前因为管井工一时疏忽,导致盘根被光杆的毛刺刮坏。为了保住最长寿盘根的荣誉,管井工私自对两口井的盘根进行偷梁换柱。

    没承想,现场会上,东窗事发,偷换盘根的事情暴露了。于是,一场学标杆、找优因的先进典型现场会变成了反面教育现场会。

    “荣誉丢了,可以再夺回来;‘三老四严’丢了,就再找不回来了。”胜利采油厂基层党建专家兼采油管理三区党总支书记宋忠献说,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员工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三老四严”的传家宝不能丢。

    57载一脉相承,注采304站坚持用“三老四严”塑魂、用“苦干实干”立身,先后获“全国石油战线红旗单位”、山东省“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胜利油田“高度觉悟、严细成风”采油队等50多项局级以上荣誉称号,累计产油625.86万吨。

    传 承

    在注采304站,有这样一些传统:新员工入站,第一堂课设在“三老四严”传统教育室,第一项任务是学习队史、熟知好传统;班子换届,交接的第一项工作是“三老四严”作风;每年,他们都会组织老石油忆传统、唱《身在四队做传人》队歌、评选表彰“三老四严”新典型等活动。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三老四严”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油公司管理模式改变和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注采304站优化用工达50%以上,人均管井数由8口增加到22口。

    井数虽多了,但标准不降,践行传统不走样。油水井管理岗员工张圣峰有三个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了上千条油水井数据、一百多个故障处理方法,对所管油水井的脾气秉性如数家珍。副站长纪海滨每次上井都随身携带黄油枪和收纳盒,走到哪保养到哪,他接管的油水井闸门从来没坏过。

    抽油机驴头毛辫子是生产中的重要设备部件,长年在野外运转,需要及时防腐,避免断股造成停井损失。以往保养时,要求员工蘸上黄油涂抹到位。如今,不仅要涂抹到位,还要考虑黄油附挂的持久性。责任技师邱山洪用流动性好的机油,按2∶1的比例调和黄油,收到了稀释和挂杯的最佳效果,年创效7万元。

    过去,老一辈石油人以实事求是、严细认真的作风对待每一项工作;今天,精细严谨的操作在注采304站蔚然成风。他们坚持把“三老四严”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了“现场管理100点”,梳理出现场6类13项112个管理点,明确了每个管理点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保证了各项工作时时抓到位、处处管到位、人人干到位。

    在采油管理三区经理黄佳博看来,“三老四严”既是要求,又是标准,“一定让标准要求成为全员的行为习惯,始终保持思想在状态、工作在状态、作风在状态”。

    “85后”的王东燕出生在东营,从小听着“三老四严”故事长大。两年前,她被调到注采304站担任副站长,兼任“三老四严”优良传统教育室的宣讲员。2023年,王东燕成为注采304站党小组长,“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播,把‘三老四严’的种子播撒到员工的心田”。

    为了深入排查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王东燕组织员工自查、互查“低老坏”问题,发动全员对“不严不细不实”问题随手拍、顺手记,每周曝光查摆和收集到的问题,共同分析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举一反三,让低标准无处藏身。

    由当初“听故事的人”到后来成为“讲故事的人”,再到成长为现在“故事里的人”,王东燕心里时刻涌动着一颗火种,令她热血沸腾:“好传统决不能在我们手里走了样,红旗决不能在我们身上褪了色。”

    试采指挥部采油四队四井组组长高茂林(一排左)和组员对照红旗找差距。

    丁德福(一排中)为一线员工讲述“三老四严”的故事。

    注采304站员工齐唱队歌《身在四队做传人》。

    工余时间,注采304站副站长王东燕(中)在井场和大庆四中队员工连线交流工作心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