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广州石化、广东石油、新星公司、共享服务公司、中石化碳科公司认真学习贯彻庆祝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3年中工作会议精神
培育新兴产业 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2023年09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曾文勇 黄嘉莉 曹海峰 张悦 王宁
本报讯 庆祝中国石化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3年中工作会议召开后,广州石化、广东石油、新星公司、共享服务公司、中石化碳科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在强基固本的同时,加快新兴产业布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广州石化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发展氢能作为建设洁净能源和转型升级双示范企业的重要抓手,在确保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期项目安全平稳生产的基础上,加快二期项目建设。立足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可降解塑料、特种白油、聚烯烃弹性体、精细化工等技术研究,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坚持“基础+高端”“化工+材料”方向,推进化工高端化、差异化发展,适当延伸下游产业链,探索研究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技术,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广东石油加快建设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突破现有站点电力增容瓶颈,统筹利用闲置资源,采取不同合作方式,推进城市商业区、县域潜力区集中充电网点建设,打造具有石化特色的充电业务“一张网”。同步推进充电业务流程标准化、客户管理数智化和安全管理一体化制度建设,将充电业务统一纳入综合加能站专业运营和安全管理体系。开拓氢燃料市场业务,拓展乘用车、冷链车等氢能应用场景,完善环大湾区氢能续航网络,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氢、运输、检测、销售全产业链。 新星公司加快建设热氢风光技术体系,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支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国家地热能中心、地热标准化委员会等平台作用,围绕公司发展需求、行业发展前沿,建立支撑新能源产业市场开拓、生产优化、项目决策、系统优化应用的技术体系。打造特色创新体系,加快构建辐射广泛的创新平台,加快完善内部协同、外部协作的创新模式,对内实施新能源研究院+分(子)公司“大兵团”攻关模式,对外协同系统内外研究院所,组建更多创新联合体。 共享服务公司积极融入集团公司新兴产业体系建设,践行“平台+数字”新经济模式,不断提升共享服务价值创造能力,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激发创新动能,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开展创新项目“揭榜挂帅”,不断激发一线业务人员创新动力,推动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驱动智能升级,开展财务管理数据分析模型的搭建和应用,持续优化推广会计引擎,研发财务共享智能审核平台,引入大语言模型功能组件,以智能化技术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中石化碳科公司聚焦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碳资产价值挖掘两个核心任务,推进“科技+数字+资本”融合发展,助力中国石化打造绿色低碳竞争力。加快构建碳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打造碳全产业链创新源动力平台和CCUS合作生态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推动成果转化。深挖碳资产价值,建立碳资产运营体系,巩固系统内代理碳交易业务,开发国内外自营碳交易市场。开展碳认证和绿色供应链支持业务,建设碳产业数字化中心,打造碳资产资源池,从而更好实现碳排放履约。 (曾文勇 黄嘉莉 曹海峰 张 悦 王 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