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数字化转型
实效看得见

2023年08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菊香
16.8K

    张菊香

    《中国石化报》近日报道,河南油田全力打造生产智慧中心,今年前7个月,人均管井数由1.67口提高至1.72口,生产指令处置及时率提高2倍,异常问题处置有效率97%。河南油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启示我们: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降本促效、提质增效、科技创效、安全保效,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加速器。

    放眼石油石化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渗透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石油石化企业应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选择,早谋划、早实施、早见效。

    数字化转型应找准发力点。数字化转型是提高生产运行效益、降低用工成本、促进安全生产的强大支撑,应秉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扩展的循序渐进原则,选择影响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环保等关键业务,将特定场景作为突破口,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实现持续迭代演进。

    数字化转型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企业应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发展账,对所需经费优先预算、优先保障,防止因“囊中羞涩”而掣肘转型。

    数字化转型应配合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个长期工程,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大集传统业务与现代数字技术于一身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更好地推进业务链、人才链、价值链贯通融合,从而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