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全球表示,未来几年,中国进口液化石油气(LPG)的规模有望翻番,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内烯烃产业扩能。
据标普全球统计,过去10年,中国的液化石油气需求已增长两倍,从2012年的2500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7600万吨。同期,中国国内液化石油气产量仅翻了一番,从2012年的2300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4700万吨。进口液化石油气弥补了需求缺口,进口量从2012年的200万吨飙升至2022年的2900万吨。
中国液化石油气需求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化工行业,2012年化工行业的液化石油气需求占全国液化石油气总需求的10%,2022年这一占比达到40%,来自北美的低成本液化石油气越来越多。
近年来,中国通过丙烷脱氢(PDH)生产丙烯的装置数量大幅增加,从2013年的1套增加到2022年的30套。这些装置大多依赖进口丙烷作为原料。截至2022年,中国的PDH总产能达到近1400万吨/年,预计到2023年,中国PDH产能将新增600万吨/年,2024年将新增500万吨/年。
预计2023年,中国的液化石油气消费量将增加约520万吨,340万吨丙烷将需要进口。为了促进液化石油气进口,中国正在建设新的液化石油气进口终端和储存设施,现有的储存能力正在迅速扩大。未来几年,中国将有约630万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储存能力投入使用,而目前的储存能力约为860万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与烯烃产能的扩张直接相关。
为了确保稳定的原料供应,中国新建烯烃装置的运营商自发地投资建设新的进口终端,来接收进口液化石油气,特别是PDH装置大多数都集成了进口终端。截至今年二季度,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终端的现有存储容量约为860万立方米,其中,77%用于烯烃相关业务,而在2019年三季度这一比例为61%。
庞晓华 译自美国《化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