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加速培育
低碳竞争新优势

2023年06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刘春平 陶善友
16.8K

    嘉宾: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副总经理 刘春平

    问:本次博览会,中国石化展区有哪些亮点?其他企业的展览,有哪些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本次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搭建碳中和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对接交流的平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石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践行绿色洁净发展战略,稳步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积极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碳达峰各项任务有序部署,取得较好成效。中国石化以“能源至净、生活至美”为主题参加本次碳博会,展示了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模型、“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模型、氢能产业模型,以及衣食住行用石油化工产品等一批在能源转型领域取得的多项技术、产品和成果,吸引众多观众和企业前来交流。

    国内外其他能源化工企业的展出也给我们带来启发。特别是巴斯夫、上海华谊、上海申能、华能集团和宝武钢铁等企业展示的碳足迹数字化解决方案、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甲烷裂解制氢、微藻固碳、碳捕集等最新的减碳技术和减碳方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实施二氧化碳、甲烷减排措施,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培育低碳竞争新优势,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是中国石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问:中国石化未来实施“双碳”行动有哪些重点举措?

    答:下一步,中国石化将锚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总体目标任务,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要求,确保国家相关要求在中国石化落实落地。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石化产业布局政策,研究提升产业集中度措施,更好地发挥规模化作用,探索低成本淘汰落后产能路线,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结合市场需求,有序推进“油转化”、加大“油转特”力度,提高高端、对外依存度高的产品产量。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绿氢+煤化工,提高碳资源转化率。

    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从持续控制化石燃料消费量上求突破,提高终端电气化比例,以汽定电,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蒸汽使用。从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上求突破,发展风光地热、生物质替代、高温气冷堆等配套炼化工艺,加大储能技术开发力度。

    协同节能降碳减污治理。用好节能这个第五能源,深入推进能效提升计划,研究更加节能的生产工艺,以及短流程污染物治理技术工艺等。强化清洁生产设计理念,优选清洁生产技术,优化生产全流程设计、全生命周期设计,落实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的污染物减量措施。

    强化绿色低碳保障。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开展低碳催化裂化/裂解、低碳高效加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研究。加强绿色金融政策研究,探索低成本绿色融资渠道。

    推广碳中和试点示范。以油田场站、炼化装置、加油站等为基本单元,通过绿色能源替代、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打造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

    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联合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强与国内外能源化工公司交流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交流活动,展示公司绿色洁净企业形象。(陶善友 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