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潮起海之南 奋进正当时——中国石化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综述2023年06月0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高国雪 阎茹钰 王海峰 郭 蒙 刘海龙 王梦璐 张慧慧 陈元平 曹海峰 陈 月 傅启标 龙岩烽
碧海银沙,千里椰林。海南,背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面向东南亚市场。得益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这里成为一片火热的梦想之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从海南经济特区到国际旅游岛,再到海南自由贸易港,这片热土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这也为中国石化在海南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中国石化以拼搏奋进的昂扬姿态在琼州大地开拓耕耘,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离岸新型现代石化产业基地,以实际行动积极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党中央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部署● ●2018年4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2018年4月14日 《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海南被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2018年9月24日 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20年6月1日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海南自贸港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由此明确。 ●2022年10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次提到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2023年3月5日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提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稳步推进”。这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石化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事记● ●2018年12月,中国石化与海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开展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2019年9月27日,海南炼化2号芳烃项目打通流程,产出合格的对二甲苯产品,标志着该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有效填补了我国芳烃原料缺口。 ●2020年6月,中国石化在海口江东新区注册成立海南赛诺佩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区域总部,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潜在的东南亚市场。 ●2021年4月16日,中国石化投用海南省首个氢能充装设施和加氢站,结束了海南省“全岛无氢”的历史,并为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展示和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客车提供氢能保障。 ●2021年9月16日,中国石化在海口江东新区起步区建设的区域总部基地——中国石化自贸大厦正式开工。 ●2023年2月21日,海南炼化100万吨/年乙烯项目龙头装置——乙烯装置投料开车成功,打通了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项目投产标志着海南省乙烯工业实现“零的突破”。 ●2023年4月15日,中石化易捷公司首次以参展商与采购商双重身份参与第三届中国消费品博览会,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向公众展示“美好生活服务商”的品牌理念。 ●延伸拓展产业链,拉动经济促发展 活力之湾 建设高端智能 绿色一体化离岸石化基地 目前,中国石化在海南原油综合加工能力92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16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 2022年供应全岛石化产品超300万吨,纳税额连续16年位列海南省首位,累计上缴税收超千亿元。 银塔林立、机器轰鸣,8台乙烯裂解炉整齐排列,无数条蓝色和银色的管线相互交织,白色的储罐与千米之外的乙烯配套码头相互映衬,宏伟壮观,展现出独特的工业魅力……这是记者登上海南炼化乙烯项目现场40多米高的低温液化石油气(LPG)储罐看到的景象。 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海南炼化传来喜讯——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从开工到投产,用时仅两年多,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共10套化工装置在海南炼化化工区3700多亩土地上拔地而起。至此,中国石化在海南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92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160万吨/年,以及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 乙烯项目投产为海南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拉动超千亿元的下游产业发展。利用海南自贸港区位优势,海南炼化坚持“服务海南岛、做大产业腹地、融入东南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打造高端智能绿色一体化离岸石化基地,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走进宽敞明亮的乙烯中控室,上百台电脑正在运行中,正前方大屏幕上显示着乙烯现场部分关键位置的具体情况,内操员工聚精会神地操作调整。 作为海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海南炼化已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成品油出口基地和芳烃生产基地,2022年供应全岛石化产品超300万吨,纳税额连续16年位列海南省首位,累计上缴税收超千亿元。 在距离乙烯项目3公里处,坐落着海南巴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4月6日,这里新建的17万吨/年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一次投产成功,产出合格的SBS(热塑性丁苯橡胶)产品。 “我们就近利用海南炼化苯乙烯、丁二烯等资源,延伸乙烯产业链,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海南巴陵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李伟阳介绍,该项目将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优势,将产品销往欧洲、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出口市场。 目前,海南炼化已带动下游2家企业落地,推动4家企业延伸产业链。 乙烯项目另一大亮点是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让工厂拥有“超级大脑”。 海南炼化副总工程师兼烯烃部经理、党支部书记郑雄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手机App“文曲星”。“我们从需求端入手,减少人的工作量。” 郑雄高说,该软件由他带队自主开发,能实现施工和生产准备问题的信息化闭环跟踪管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广泛用于乙烯项目各装置。 海南炼化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乙烯项目实现物理工厂和数字工厂同步建设,投用了我国石化行业首个5G专网。项目多个应用创行业首次。”郑雄高介绍,乙烯项目数字孪生工厂建设、生产计划优化、在线运行监测三个场景被工信部评为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与此同时,海南炼化秉承原料用能低碳化、过程用能零碳化、产品用能循环化原则,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全工艺链、全管理链的绿色发展模式,实现排放“净零”、发展负碳,助力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炼化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剑波表示,作为中国石化驻琼产业链的核心,海南炼化将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建设高端智能绿色一体化离岸石化基地,走出石化新材料产业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耦合发展之路,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向上。 ● 发挥生态优势,奉献清洁能源 绿色之湾 推动海南岛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海南石油在全岛累计投用充换电站77座、加氢站4座。“十四五”期间,海南石油计划投用126座充换电站、5座加氢站。 桂林洋光伏发电项目,年平均发电量约44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达3700吨。 碧海映空、夏浪拍岸,海南岛绿意无限。记者从洋浦经济开发区出发,驱车前往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沿途椰影婆娑。 在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仅5公里的海南石油琼海银丰加氢站内,一辆蓝色的氢动力接驳车在站内顺利完成氢燃料加注。今年,海南石油累计为博鳌亚洲论坛供氢100.91公斤。 随着氢能的快速发展,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市场需求逐步稳定。在海南,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积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生态立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从积极服务到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国石化驻琼企业围绕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转型发展,做好清洁能源供应。 海南石油党委书记李炜表示,作为中国石化驻琼企业中直面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海南石油的转型发展,向老百姓交出了中国石化绿色低碳发展的优异答卷。 正午,在海南环岛高速上的海南琼海石油东红东加油站内,记者发现餐馆旁的18个充电桩停满了新能源车。“几年前,200多公里的高速路一桩难求,想充电只能下高速去市区。现在充电桩多了,充电速度也快了,吃个饭的工夫就充好了。”司机林先生感叹。 为加快海南省首个零碳示范区博鳌东屿岛建设,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海南石油在东线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重要省干道的站点配套增加充电桩41个,实现全岛高速公路站点、博鳌景区站点充电桩覆盖率100%。 近年来,海南石油在全岛累计投用充换电站77座、加氢站4座,为服务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海南石油计划投用126座充换电站、5座加氢站。 目前海南航煤市场和船燃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未来海南石油将积极拓展市场,抓住为近海船舶加注保税低硫燃料油机遇,充分利用马村油库-美兰机场二期航煤长输管道的战略资源,力争成为自贸港交通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和销售系统转型发展示范引领企业。 一幅描摹着海南石油“陆海空”“油气氢电服”全领域拓展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该公司将打造综合生态圈,让游客在绿意环抱中实现“吃住行游玩购”一站式体验。 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背景下,海南阳光沙滩、椰风海韵,“风光”正好。 记者走进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一排排像鱼鳞一样的光伏板列阵于国内一次性建设单体规模最大的热带农业玻璃温室上。“这是我们的桂林洋光伏发电项目,它采用‘上可发电、下可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实现观光、种植、发电三重效益,广受好评。”新星公司海南项目部经理周正本介绍,该项目年平均发电量约445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达3700吨。 中国石化在海南加快布局风能、潮汐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据悉,新星公司海南儋州CZ4-1海上风电场投用后,将为海南炼化、海南石油等企业提供绿电替代,带动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更好助力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 ● 建设海南能源交易中心,做大贸易规模 开放之湾 打造国际能源贸易基地 在海口市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核心地块,一座设计高度150米、总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地标性建筑——中国石化自贸大厦正拔地而起。在项目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目前施工进度已过半,预计明年年中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海南赛诺佩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新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充分依托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此开展能源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新能源研究与开发,以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等高端业务,将其打造成中国石化区域性总部基地,带动绿色能源产业和现代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与快速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落地见效,拉动了海南外贸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海南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与海南自贸港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能源贸易基地,在做大贸易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海南能源交易中心,提前布局金融业务等。多家直属单位子公司和研发机构相继落户海南,布局新业态、发力新经济。 靠泊、装卸、驶离……在洋浦港口岸中石化(香港)海南石油有限公司成品油码头,记者看到国内外油轮穿梭往来。 “我们在洋浦有51座成品油储罐,总库容达205万立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成品油保税库。”该公司业务主管郭建洪介绍,公司紧紧把握洋浦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油品经营和贸易服务业务,离岸国际贸易规模逐年稳步扩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等油品远销亚太和欧洲市场。 高水平的开放需要企业深度参与。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的“虹吸效应”吸引了高端港航产业迅速向洋浦集聚,特别是保税油加注业务展现出巨大潜力。 中石化燃料油(海南)有限公司是2020年6月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首家在洋浦落户的保税油销售企业。借助海南自贸港多项航运政策的落地和叠加效应的释放,目前该公司已提供保税船供油配送服务超45万吨,助力洋浦航运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我们已基本建成以洋浦港为母港的北部湾保税油加注网络。”该公司总经理左黎表示,接下来将借助全球船供油业务网络优势和低硫船燃资源优势,发挥专业化团队力量,加快推进洋浦打造面向东南亚的保税油供应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 洋浦港口岸中石化(香港)海南石油有限公司成品油码头拥有51座成品油储罐,总库容达205万立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成品油保税库。 本版文图由 本报记者 高国雪 阎茹钰 王海峰 郭 蒙 通讯员 刘海龙 王梦璐 张慧慧 陈元平 曹海峰 陈 月 傅启标 龙岩烽 提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