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张昌政 “我把一生献给党”

2023年04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婷婷
16.8K

张昌政,193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川维化工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四次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1年获得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终身成就奖

    听党话、跟党走,张昌政为“四化”建设投身川维化工。从青年到耄耋老人,近50年来,他一心扑在石化事业上。他是川维化工“石油精神、石化传统”最早的践行者、见证者和倡导者。

    杨婷婷

    在张昌政的家里,有张证书尤为特别。那是2021年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我怀着一颗对党感恩的心来到川维,扎根川维为党工作了一辈子。‘终身成就’不是终点,我还能为党继续干工作。”这位随性洒脱、笑声爽朗的老人,已是84岁高龄。

    1961年,张昌政从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4年9月,中央为解决粮棉争地问题,要在重庆建设四大化纤基地之一——四川维尼纶厂(川维化工公司前身)。他响应号召,随着建设大军来到川维。

    “我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回忆当年,老人眼中闪烁着光芒。青年已经成为耄耋老人,不变的是那颗为党奉献的初心。

    从厂党委宣传部理论教员到副厂长,张昌政在川维一干就是25年。退休后,他担任公司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一干又是23年。

    退休后不久,张昌政唯一的儿子去世了。“我家成了国家照顾、领导关心的‘失独家庭’,虽然不幸,但我不能光闲着让组织来照顾我。我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和青少年交流,就把对儿子的爱倾注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去。”老人说,这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23年来,张昌政为多少孩子提供过帮助,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有个叫小唐的职工子弟一直让他挂心。

    当年,刚走出少管所的小唐找到了张昌政。“那孩子很想读书。”张昌政忘不了小唐的眼神。他和关工委的老同志一起解决孩子的学籍问题,同小唐谈心。十几岁的少年有时会叛逆,可张昌政一直没有缺席他的成长。小唐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顺利考上了大学。“只要把他引到正道上,明辨是非,不管以后在哪里学习、从事什么工作,都会越来越好”。

    在关工委开展的系列工作中,张昌政长年坚持两项固定内容:一是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厂史陈列厅、生产厂区,让孩子们了解老一辈的艰苦奋斗精神,了解新中国工业自强不息的发展史;二是为新入职员工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有理想的人来讲理想,最让人信服。张老的人生经历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教育。”聆听了张昌政的课,很多青年员工深受鼓舞。

    张昌政80岁的时候,考虑到他年龄渐长,公司领导建议他在家歇一歇。老人不服气:“关工委副主任这个官我可以不当,但工作还是要做。”他说,“我不能歇,还要发挥作用,把‘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代代相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