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郑清鑫 在港口守望,护航接收

2023年04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军 王卓然
16.8K

郑清鑫,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天然气分公司天津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行主任师,2018年至今,先后被评为中国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石化技术能手、天然气分公司先进工作者、天然气分公司工程建设先进个人等

    天津LNG接收站投产以来,郑清鑫作为接收站代表驻船指挥,先后完成100多艘LNG船舶接卸、150多艘国际LNG船舶的船岸匹配。他不断钻研生产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5篇研究论文。经过4年的积累,他在首届全国液化天然气操作技能大赛中获个人二等奖,并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成为LNG工程的行家里手。

    王 军  王卓然

    见到郑清鑫时,1990年出生的他已经白发丛生,给人一种沉稳老成的初印象,散发出一股典型的“技术气息”。他说:“这一根根白发是我与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这十年一起成长的见证。”

    2012年,恰逢天津LNG接收站工程建设全面起步,郑清鑫在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2个月便投入到LNG接收站工程管理当中。

    “当时项目施工现场位于填海造陆区域,眼前这一片是汪洋大海,背后方圆30公里内荒无人烟,我在这儿驻守了4年,刚开始的时候在海边放两个集装箱就是办公室了。”郑清鑫看着已经是装置林立的场区,波澜不经地回忆起奋斗经历。

    2016年,天津LNG接收站进入生产准备阶段,郑清鑫成为中国石化自主培养的第一批Loading Master(装货港码头经理)。2018年2月6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首船“中能北海”号缓缓停靠在天津LNG码头。

    天津LNG接收站是中国石化第一座自主投产的LNG接收站,作为接卸指挥,郑清鑫在船上住了6天,最繁忙的3天调试期,吃睡全在控制室内,断断续续睡了不到10个小时。所以投产成功后,他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补觉,一下睡了20多个小时。郑清鑫回忆,投产以后,天津LNG接收站保持高负荷运行,最多的时候1个月接卸11船。

    天津LNG接收站是华北地区的冬季保供重要气源,冬季大风和海面寒冰是冬季保供面临的主要挑战。郑清鑫感慨地说:“这几年处理的特殊情况还真不少,冬季海冰严重导致LNG船靠不上码头,奋战一昼夜海上破冰;大风导致一晚上中断3次卸料,连夜用拖轮顶住大船,以保证缆绳不被拉断;大雪天气在码头站3个小时,人人变成小雪人。”

    2021以来,多变的外部环境冲击着LNG接收站平稳的生产运行,也冲击着郑清鑫的思想。他勇于自我变革,利用业余时间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力争在管理创新创效上开启新征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