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把甲醇加进车船2023年04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甲醇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是性能优良的燃料。 甲醇发动机及甲醇制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成本比柴油发动机减半,加氢增效后二氧化碳减排15%以上,污染物显著减少。 目前,30千瓦级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已在物流车上使用。上海交通大学与东风汽车合作开发的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厢式运输车被工信部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在业内专家看来,甲醇是清洁的“煤”、便宜的“油”、简装的“气”、移动的“电”、液态的“氢”。 吉利汽车资深总工程师金先扬说,甲醇是交通运输动力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的重要燃料之一,将与电、氢能等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交通能源零碳转型。 甲醇作为交通燃料历史由来已久。上世纪20年代,甲醇汽油开始用作车用燃料出现在人们视野;二战期间,德国广泛应用甲醇汽油。我国对甲醇燃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13至2018年,工信部牵头组织了甲醇汽车在五省市的试点运行,验证了甲醇汽车的适应性、可靠性、环保性。在“双碳”背景下,甲醇燃料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对甲醇燃料开展布局:日本支持电力合成燃料效率提升,欧盟推动醇/醚/酯类生物质燃料和电力合成燃料的研发,美国加速研发和推广氢基燃料等替代低碳技术,我国则推动合成燃料、生物燃料和氢等碳中和燃料的规模化应用。 据统计,我国道路交通中,占比约12%的商用车保有量产生了汽车行业58%的碳排放。由于商用车应用场景的特殊性,受限于动力电池体积大、重量大、补能慢、电池受温度影响衰减等因素,电动化并不适用所有交通运输场景,无法满足远距离运输等需求,商用车多元化低碳绿色发展路径成为研究重点。 国内吉利、广汽、长城、潍柴、玉柴、中远海运、中国船舶等汽车和发动机企业均已开展对甲醇动力和甲醇汽车的开发。 2022年,吉利全新一代甲醇混动也完成研发投放市场。与国6柴油重卡相比,吉利甲醇重卡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2%、颗粒物排放76%、一氧化碳排放16%,燃料成本节约18%。 此外,吉利甲醇乘用车在西安、贵阳等地推广,甲醇商用车2019年开始在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推广。在冰岛,吉利还使用“电厂排放二氧化碳+地热制氢”技术制取甲醇,被称为“可再生甲醇汽车”。 在水路运输领域,甲醇燃料作为船舶动力发展后来居上,相关政策、规范、研发、应用齐头并进,展现强劲势头。 国际海事组织已确认甲醇为船用燃料,正在制定甲醇船舶燃料国际标准。中国海事局正制定船舶使用醇燃料技术要求和检验制度要求。中国船级社制定了《船舶应用甲醇/乙醇燃料指南》,为甲醇燃料在船舶使用提供技术标准。 目前全球在海上运行的甲醇船舶已有25艘,还有数以百计的甲醇船舶订单,近期订单数量一度超过LNG船舶。曾经的LNG动力船先驱——全球第三大集运公司达飞轮船,正迅速转变为甲醇燃料的“铁杆”。继年初在韩国船企订造12艘甲醇动力船之后,再次在江南造船增订6艘甲醇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成为全球订造甲醇动力船最多的集装箱航运公司。 此外,中远海运去年10月订造了12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今年2月,韩国最大航运公司HMM(原现代商船)签订了9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全球前十大集运巨头已有四家加入甲醇燃料阵营。 “甲醇经济”,正加速而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