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捧着爱心前行2023年03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陈远芳
陈远芳 今年55岁的袁大庆,是江汉油田采服中心测试大队员工。20世纪90年代中期,袁大庆的两个发小要调到外地工作。临行前,发小把年事已高的父亲送到托老中心,委托袁大庆有时间帮忙照看。他郑重表示会好好照顾两位父亲。 那时,江汉油田托老中心刚建不久,条件简陋、设施不全,而且护工少。袁大庆去看望老人时,见电风扇没有配电盘,就买了送去;见蚊虫多,就送去蚊香。有时,还把单位分的生活物资,拿去送给护工和老人们。 去得多了,他不仅照顾发小的父亲,其他老人有需求也热心帮助。对发小的父亲,他一帮就是10年,直到两位老人离世。 后来,袁大庆逐油而行,来到了山东莱州湾畔。一次偶遇,他走进了东营义工团队。做义工,成了袁大庆工作外的全部业余生活。因为被需要,他热爱上了公益。每个周末,袁大庆都会跑几十公里路,准时参加志愿服务。 当袁大庆随着换班的队伍又回到江汉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义工团队。好朋友认为,个人组织义工团队,人力财力都有限,不过三分钟的热情。民政部门虽然支持,但提出必须具备软硬件条件。倔强的袁大庆,没被困难吓倒,自己出钱租房做办公室,自己设计、购置了50件红马甲,做了一面印着“江汉义工”的红旗子。终于,袁大庆任会长的江汉义工爱心公益协会成立了。登记册上以家人、同学、朋友为主,共有42人。 江汉义工组建到现在,活动无数,但一直没经费、没报酬。他们唯一的回报就是工时。不断增长的工时,是爱心,是荣誉,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成果。 他们像一团炽热的火,一到敬老院,就温暖每个角落。每次,他们都会按照分工,有的拿出理发的剪刀、围脖,给老人理发;有的拿出盆子和水桶打水,给老人泡脚、修脚;有的还给老人采耳、量血压。每到一个敬老院,他们必定要包一千枚饺子,祝福老人们福气满满、健康长寿。一枚枚水饺整齐摆放,一锅锅沸水热气腾腾,吃惯了南方米饭的老人们,吃着别样的水饺,快乐得像孩子一样。 如今,袁大庆带领下的江汉义工,从42人发展到1355人。截至目前,江汉义工已开展公益活动4000多场次,工时35万多个。袁大庆早已成为五星级义工,工时达4500个。 袁大庆被评为“潜江好人”,之后又被浙江省志汇公益发展中心授予首届年度管理员大会“孺子牛奖”。江汉义工团队被湖北团省委命名为“本禹志愿服务队”。2021年11月,袁大庆光荣地当选潜江市政协委员,街道办事处专门给服务队配置了一间办公室,义工们活动更方便了。 袁大庆和江汉义工做的事,是小事,是实实在在的事,是群众欢迎的事。虽说是小善,但他们日行一善,天天如此,正在影响着更多的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