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销售公司新能源部经理 王维民
问:目前,中国石化在建设加氢站和油氢合建站中应用的自有技术,在整个行业内处于什么水平?
答:项目在立项之初,氢能交通产业链刚刚起步,尚处于起步阶段,油氢合建站缺乏相应标准、工程设计和设备布局缺乏经验,国内质量检测机构均没有质子交换膜氢气检测的资质,加氢站安全防护等内容缺乏实验数据支撑,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攻关。
项目攻关团队重点围绕标准规范、示范站建设与运营、加氢站安全防护成套技术等深入攻关研究,在建设具有高度集成的加氢站和油氢合建站的过程中,编制了首个油氢合建站技术标准,取得首个氢气检测CMA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建设并投入运营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的70兆帕加氢站、建设完成首个站内氢气检测实验室、开展首次全尺寸加氢站区域氢气燃爆试验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问:在构建加氢站和油氢合建站产业链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哪个环节?
答:一是氢能尚处于市场导入期,技术经济性有待提升,仍然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如进一步扩大氢能示范城市范围,保障加氢站建设和运营的补贴到位。二是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目前在氢能制储运加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已开展布局,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优势,但部分关键材料、技术与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存在国产化程度不高、对外依存度较大、应用成本较高等问题。
问:中国石化对未来几年油氢合建站的整体规划是什么?
答: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川渝等地区为重点,以打造“5区、10线、1基地”为总体布局,建设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加氢站网络,引领氢能交通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为交通能源转型贡献石化力量,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的年加氢能力达到12万~20万吨。
问: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答:加氢站及油氢合建站工程建设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现阶段的加氢站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标准依据,下一步将结合国内、中国石化氢能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加氢站工程设计、建设、运维标准,提升能效、智能化和安全运维水平,进一步降低投资和占地面积。同时强化国内、国际合作,攻克加氢站高压管阀件及小流量高压力压缩机等卡脖子技术,提升加氢站设备的国产化水平。
在加氢站运营实践基础上,我们将加紧新能源网络布局,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积极收集电、氢等新能源发展资料,做好前期科研工作,掌握加氢站建设专业技术,研究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能源补充设施发展动向,探索发展环保科技、售电储能等新业务,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多环节合作,积极探索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建设模式,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