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巴陵石化退休干部张秀文,童年时代曾与雷锋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现为望城区)的县委大院朝夕相处了三个年头

我们和雷锋在县委大院的日子

2023年03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彭展
16.8K

    编者按: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本版邀请巴陵石化退休干部张秀文讲述雷锋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现为望城区)县委大院工作生活时,几则鲜为人知的往事。

    本报记者 彭 展

    2月25日,今年78岁的巴陵石化退休干部张秀文深情回忆当年在望城县委大院与雷锋朝夕相处的往事,提笔写下:“永远怀念雷锋哥哥!”

    20世纪50年代,张秀文的父亲张兴玉担任湖南长沙望城县委书记期间,16岁的雷锋调到他身边工作,成为集公务员、机要通讯员和警卫员于一身的“三员”战士。

    2013年3月5日,在《解放军报》学雷锋50周年特刊中,张兴玉作为“雷锋当年之偶像”被报道,并被称为“雷锋的引路人”。文中这样写道:“雷锋成为望城县委机关公务员后,在张兴玉书记的关怀教育下,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张兴玉引导雷锋阅读了大量政治理论书籍,还给他讲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革命斗争史,对雷锋日后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秀文在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雷锋》第二集《平凡本色》中,看到父亲的图像和名字一再出现,看到依偎在父亲身边的“雷哥哥”的音容笑貌,既倍感亲切,又倍加怀念。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张秀文深情回忆几则鲜为人知的往事。以下皆为张秀文口述。

    望城县城初相识

    雷锋只比我大5岁。他1956年进入县委大院,那年我11岁。

    当时,雷锋的名字还叫雷正兴。他在到县委之前,是望城县安庆乡秋征的一名统计员。1956年秋,县委原通讯员参军入伍,急需新的同志顶替通讯员工作。安庆乡政府当时一位姓彭的乡长立即向县委推荐了诚实、勤快的雷正兴。听了情况介绍,我父亲对雷正兴很是满意,便对县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说:“就让雷正兴试试看。”

    在1991年出版发行的《雷锋在家乡》一书中,有专门一辑是《机关的岁月》,35篇文章都是人们回忆雷锋在父亲身边工作的亲身经历。父亲在生前的回忆录中,也有第一次见到雷锋时的文字记载: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个头不高,穿着蓝衣青裤,衣服虽有几个补丁,却干干净净,手里拎着一个包袱……

    我父亲很是喜欢雷锋。从那以后,雷锋成了望城县委一名集公务员、通讯员、警卫员“三员”身份于一身的战士。因为雷锋是孤儿,年纪又不大,所以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方面,父亲都是极力给予指导和关照。父亲把他带回家中,让他成为我们温暖家庭的一分子。我和雷锋一见如故,从认识那天开始,就叫他雷哥哥。我和他无话不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雷锋也一直把父亲和我们几个兄弟姊妹当作自己的亲人,在生活起居上,处处以哥哥的身份照顾着我们。

    他的工作很琐碎,整日忙个不停。每天,当他打扫完父亲的办公室后,也会习惯性地将家中打扫干净,还会将开水瓶灌满,紧接着又去打扫其他办公室,几乎没怎么闲过。

    父亲发现这个情况后,首先把我和妹妹、弟弟严厉地批评了一番,说雷哥哥只比我们大了几岁,却比我们懂事勤快。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已经很忙碌了,怎么可以还让他帮助打扫家中卫生呢?以后家里事情必须由我们几个自己做,公私一定要分明。父亲还告知雷锋,除了给他办公室打开水、搞卫生,家里的事一概不用管。可雷哥哥还是执意要帮我们一起扫地,一起打水。我连忙拒绝说:“不行不行,爸爸严厉批评了我们,我们也要像雷哥哥一样勤快。”

    那几年,父亲经常带着雷锋下乡,还把一只卡宾枪交给了雷锋。雷锋每天把枪擦拭得锃亮,背着枪进出县委大院,让大家很是羡慕。我一直以有这样的好哥哥为荣。

    螺丝钉背后的故事

    说起螺丝钉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雷锋和父亲一起下乡,途中,雷锋脚下踩到了一颗螺丝钉,脚一抬把那颗螺丝钉踢飞了。当时,父亲没有作声,只是默默地把螺丝钉捡起来放进了口袋。后来,雷锋到一家修理厂办事,父亲才把螺丝钉掏出来交到他手上,并叮嘱他把螺丝钉交到工人师傅手上,看厂里用不用得上。直到这个时候,雷锋才明白我父亲当时捡起螺丝钉的用意。

    父亲语重心长地对雷锋讲起螺丝钉的道理:螺丝钉虽小,却是机器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零件。工作也是这样,每天忙的虽是一些琐碎小事,却也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像钉子那样善于钻、善于挤,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雷锋将父亲的叮咛牢记心中,这种螺丝钉精神,也从此伴随了他的一生。

    我记得那时候,雷锋每天晚上回到房间都随身背着一包书,里面有向我父亲借的《毛泽东选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纪念白求恩》等书。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边看边琢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疑问,还经常到家里问父亲,有时候父亲也会出些题考考他。

    只要有时间,雷锋还喜欢缠着我妈妈郑桂先,请她讲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后来,父亲还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把一切献给党》两本书送给了他。雷锋在那个时候就明白了要全心全意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道理。随着学习的不断积累和加深,雷锋心中也逐步明确了一个崇高目标:坚定不移跟党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

    皮衣手套的由来

    我父母一直将雷锋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我们三兄妹也都喜欢这个诚实、细心、脾气好和不知疲倦的雷哥哥。虽然雷锋个子不高,但在我们兄妹心中,雷哥哥的形象一直很高大!

    前几年,社会上曾有一种声音说,雷锋穿过皮衣戴过手表,这些似乎与他节俭的生活习惯不符。手表的事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皮衣和手套是我父亲给他买的。

    在我的印象中,雷锋平时穿的衣服确实都是一个补丁摞着另一个补丁,但看起来十分整洁。关于皮衣的来历,在我珍藏的《雷锋传》这本书第96页有这样的记载:“冬天,张书记给我买了一件皮衣和一双手套。有一次和他下到望岳乡,我生了病,张书记给我打洗脸水、给我做面条,安慰我,我非常激动。在旧社会,曾看到有人挨过乡官的打,今天,县委书记还对我这样好,就像父亲一样!我能够在县委机关工作,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党无微不至地关怀我,还送我到干部文化学校学习,张书记还给我买了一本《怎样做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的书。首长这样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下定决心好好工作……”

    雷哥哥常对我说,张书记在他心目中既是党的代表,又是他的父辈。他很羡慕我有这么可亲可敬的好父亲,也庆幸能在不是生身父亲却胜似生身父亲的张书记身边工作和生活。

    有一次下雨,我没有带伞,是雷锋步行几公里到望城县高塘岭完小(完全小学)给我送的伞。雷锋还不止一次对我说:“秀文老弟,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像你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每每想到这些话,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雷哥哥除在学习工作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外,平时生活中的诚实品质也深深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母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请雷锋去给我买一顶帽子。雷锋付钱时,发现是两张5元的纸币粘在一起。回来后,他立即把多的钱还给我母亲。那时的5元很值钱了。

    两次改名的过程

    雷锋不断积极进取,克服缺点,经过两次申请,1957年初光荣入团。入团时,雷锋特意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将这神圣的时刻记录下来。照片中的他头戴青色呢帽,身着蓝色列宁装,胸前佩戴着红底白字的“中共望城县委员会”的圆形证章,容貌端庄,面带微笑。

    照片洗出来后,他送了一张给我母亲,送了一张给县委办公室机要秘书。在送给我母亲的照片背面,雷锋用笔端端正正写了“赠给老郑同志留念 雷正兴 57.1.4”这些字。我母亲生前一直珍藏着这张宝贵的照片,前几年特意翻拍,给我们三兄妹各洗了一张作纪念。

    雷锋入团后大约不到一年时间,找到父亲张兴玉,说要把雷正兴这个名字改成单名。父亲沉思了一会儿,回答他说:“你就叫雷峰,行吗?峰是山峰,是高峰。这一定会激励你奋发努力,攀登高峰。”雷锋点头,高兴地同意了,还蹦蹦跳跳将父亲为他改名的事情告诉县委大院的同事。

    1958年下半年,雷锋再次响应号召,想报名当一名钢铁工人。父亲舍不得雷锋远上东北,母亲和我们三兄妹也是如此。父亲问他:“东北离望城县很远很远,那边的冬天又十分寒冷,你考虑好了没有?”雷锋十分坚定地回答说:“我想好了。”父亲便支持他。

    1958年10月,我父亲调任岳阳县委书记。望城县委欢送我父亲时,我们和雷锋照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现在还放在我的书房里。照片上有我的父亲、母亲、时任县长、雷锋及我和弟弟妹妹。那时合影座位比较随意,没什么讲究,父亲靠右边坐着,母亲站在左边第二排边上,精神抖擞的雷哥哥则微笑地坐在第一排。我和妹妹盘腿坐在地上,伸手就能抓到雷哥哥的手。

    照完“全家福”后,雷锋还特地邀上我和他照了一张两人的合影,并在背面题字:“秀文留念。”可惜的是,那张照片后来被一个亲戚不慎遗失了。

    就这样,雷锋随同我们全家先离开望城,再独自北上辽宁。那时,从望城到长沙还要坐船。雷锋就和我们一起坐船到长沙,后坐火车去鞍钢。我们坐汽车去岳阳。分别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到了东北,雷锋常与父亲有书信往来,我们三兄妹也十分想念雷哥哥。只是没想到,长沙那一别竟成永诀。

    父亲当年与雷锋的往来书信及其他很多照片资料,因多种原因丢失了。如今,手头这张在望城县委大院的集体合影,以及雷锋入团时送给母亲作纪念的照片,成了我们一家目前尚存的两件与雷锋有关的物品。

    去鞍钢的前夕,雷哥哥正式改名为雷锋。他曾和我父亲说,想把雷峰的峰字改为锋。父亲就问他缘由,他铿锵有力地说:“我希望去鞍钢以后,可以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先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锋,所以我想改名为雷锋。”父亲一听,连连说好。所以准确地说,他是从1958年正式改名叫雷锋的。

    春雨淅沥,回忆绵长,睹物思人,怀念深深。虽然跟雷锋相处的时间只有3个年头,但他工作积极、虚心好学、诚实待人、忠诚奉献,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直用雷锋的精神激励自己,也常常用雷锋的故事教育晚辈。雷哥哥是我们永恒的标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