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清溪储气库
玩转地下裂缝“双刃剑”2023年02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敏
□杨 敏 在清溪选址建储气库,可谓理所应当——川渝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储气调峰能力不足。 但地下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清溪地区储层多为碳酸盐岩,且气藏多发育裂缝,这种类型气藏改建储气库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储气库评价技术专家王志宝说。裂缝对于储气库而言,是把“双刃剑”:裂缝畅通了储气通道利于注采气,但密封性较差极易“跑气”。 技术人员将裂缝形成机理作为切入点,建立地应力场,模拟地层条件,还原裂缝产生过程,充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发“小尺度蚂蚁体追踪+张量场裂缝表征+叠前相对阻抗方位各向异性”三属性联合裂缝预测技术。 “该技术有效预测了清溪储气库裂缝发育特征,并指导注采井位部署,实施清储1井成功钻遇17米裂缝型储层。”王志宝说。 接着,技术人员将目光瞄向如何确保天然气在地下大裂缝中能够“存得住”。他们设计了储气库极限条件下安全性试验、模拟储气库高强度注采下高运行压力的密封性试验等,揭示了储气库高速注采下裂缝形变机理,模拟储气库密封性受到破坏的临界环境,明确了岩石损伤压力门槛,确定了储气库安全运行压力,确保储气库不跑气。 储气库高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单井的注采气能力,单井数量影响储气库投资。“打一口井要耗资数千万元,‘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对于每一口单井注采气能力我们都要了如指掌,不可盲目打井。”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平说。 技术人员将地下储层的注采气环境“搬”进实验室,设计全方位模拟地层注采气能力试验,精选微裂缝和人工造缝两类岩样,开展了超高压应力敏感试验,揭示了强注强采下超高压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机理,塑造了一体化耦合注采预测新模型,预测了高速注采条件下的合理注采能力,形成超高压裂缝型储气库注采能力评价技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