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浙江台州石油临海油库副主任冯涛扎根油库10余年,发扬严谨细致、开拓创新的作风,持续助力临海油库安全平稳运行。2022年,他被评为“浙江石油劳动模范”
冯涛:务实创新成标杆2022年12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国飞 冯晓燕
张国飞 冯晓燕 “设备的日常保养可以减少零部件的磨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油库设备安全至关重要。”这是浙江台州石油临海油库副主任冯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冯涛2012年大学毕业进入公司,一直扎根油库一线。入职10年来,从油库建设者到设备维修员,再到后来的设备安全管理者,冯涛凭借严谨细致、开拓创新的作风,持续助力临海油库安全平稳运行,成为台州石油临海油库“术业有专攻”的代表。2021年,冯涛被评为“浙江青年工匠”,2022年被评为“浙江石油劳动模范”。 精打细算 “偷师”学艺 “主任,11号罐自动计量数据传输异常,连续12小时液位与温度没有任何变化,油轮都已经靠泊,正等着卸油呢,这可怎么办?”12月23日,计量员唐笑焦急地汇报设备故障情况。 “是罐前处理器出了问题,可能是雨水渗漏导致主板问题或是线路断开,拆开检查下,看看是否能解决问题。”时任维修班领班的冯涛仔细查看了整套自动计量设备,发现问题后提议。 经过反复检测,终于找出了内部的一块问题主板,冯涛小心翼翼地替换上备用主板。重新接线通电时,旁边观摩的同事都捏了一把汗。“系统通信正常,可以卸油了!”听到对讲机中传来的欢呼声,冯涛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当时“偷师”的功夫没有白费。 一年前,罐前处理器调试时,通信经常出现问题,油库多次邀请北京厂家过来调试。“这次调试结束后,我们的技术协议就完成了,下次再让我们大老远过来就需要几千块的服务费了。”技术人员笑呵呵地说。听到这个消息,冯涛顿时打起了算盘:这样不划算,不如自己把维修技术“偷”学过来,这样以后可以降本增效不少。 在之后的调试中,冯涛总会热情地跟在技术人员身后,寸步不离观察技术员操作,东瞧瞧西问问,顺便提供些工具设备。DC+、HART+……一系列从来没接触过的术语,他非要缠着技术人员搞懂悟透。即使遭遇冷落,他也总是嘿嘿一笑,继续盯紧调试的全过程。经过几次上手,冯涛逐渐将这套技术融会贯通,并在此次的故障报修中起了大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我自己都不会保养维修设备,怎么带领员工做维保?”冯涛说。为提高自身技术素质,他和油库老师傅学、和设备技术人员学,并自主研究设备技术说明书,将油库设备的“脾性”摸得一清二楚,成为名副其实的设备大管家。 传道解惑 保障安全 “在我们油库临海夜校,冯主任的课生动易懂而且非常实用。”刚上完夜校的王萧意犹未尽地和其他员工分享。 冯涛每次都精心备课,并兼顾到员工的文化水平和实际经验差异。如今,油库设备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维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油库主管设备维修的副主任,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分析设备结构,反复揣摩器械、配件配置作用,并把掌握的知识技能编成通俗易懂的课件,传授给员工,让他们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为油库的生产运行保驾护航。 冯涛还根据相关规范和检维修规程要求,分类编制相关管理制度,让员工明白要做什么。同时,每月班组会上,他以小课堂的形式为员工授课解惑,使员工明白怎么做。在他的主导下,油库建立了一套设备问题应急处置卡,在应急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创新 务实重行 “创新不一定是造飞机大炮,对现状的不满意加上思考和尝试就是创新。”这是冯涛和他的团队一直秉持的理念。作为临海油库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冯涛理论联系实际,着力解决油库员工普遍反映的工作难点,将创新与安全管理相结合,让创新成果落地成为生产力。 他围绕“135”应急处置原则展开课题研究,创新实施“一键警铃”安装,缩短员工应急响应时间;动手进行路灯头线路改造,助力油库降本增效;对油气回收密封圈创新改良,改善油库现场作业环境,推广后产生效益14万元。 冯涛致力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受到油库员工一致好评,其中“油气回收密封圈”“输油臂智能控制系统”两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