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融合国际资源 共造产业价值链

—第五届进博会石油石化企业集智汇策向未来侧记
2022年11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雷 蕾 高国雪 刘 阳 陆佳宏 李永凯 施逸沁
16.8K

    □本报记者  雷 蕾  高国雪  刘 阳

    通讯员  陆佳宏  李永凯  施逸沁

    东海之滨,寒意渐浓;黄浦江畔,进博正热。

    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此次进博会企业展和国家展参展数量均超上届,以更加广泛的参展国别、更加丰富的展示内容、质量更优的展商展品、更加精彩的配套活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强调的“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纷纷借进博会的东风,采购优质商品和服务、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交流改革创新成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一单单交易、一桩桩合作,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为推动建设贸易强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所作的努力。

    规模采购覆盖市场内需方方面面

    每年的进博会,来自各省市、行业、企业的交易团“扫货”,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年也不例外。甄选全球好物的身影中,不乏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石油石化企业。

    对这些企业的交易团来说,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借进博会平台,集中采购所需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以实现稳链、补链、强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五届进博会期间,国内石油石化企业与全球合作伙伴签署了采购订单,涉及原油、天然气、化工品、装备材料等品类产品,覆盖了石油石化市场内需的方方面面。

    在原油领域,中国石化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通过视频签署原油采购协议;中国石油与沙特阿美等合作伙伴签约,对保障公司原油进口资源稳定,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交通出行、石油化工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在大宗化工品领域,中国石化与陶氏化学、EQUATE等国际化工产品生产商在现场签约环氧乙烷催化剂、乙二醇等化工产品的采购协议;中国中化与大型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消费者带来行业领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化工产品。

    在装备材料领域,中国石化与多家国际知名石油化工设备装备生产厂家签订采购协议及采购合同,采购产品包括压缩机、柴油发电机组等;中国海油与多家合作伙伴签约,加快形成覆盖“水面、水中、水下、井下”的海洋能源技术体系和装备体系。携手产业链伙伴集智汇策、加快推动智能制造落地,成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共识。

    “中国石化是施耐德电气全球战略大客户,双方已连续4年在进博会期间签署采购意向书。近些年,双方不断加大合作力度。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将合作延伸至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共同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全国销售部化工油气行业总经理吴小任说。

    不只是石油石化技术和产品,位于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的斯路通公司,主要展示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椰子产品、香料、饼干等。参展期间,斯路通与中国石化等多家中国企业签约合作,致力于在中国推广更多的斯里兰卡好物,以及将更多的中国好物引进到斯里兰卡。中国斯里兰卡经贸合作商会主席、北京斯路通商贸有限公司 CEO 晋兰加表示:“中国石化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今年首次签约合作,是我们的荣幸。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国家,90%的进口产品都来自中国,中国石化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双方合作为两国友好作出积极贡献。”

    “朋友圈”扩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

    近年来,受疫情冲击与全球局势影响,货物运输受阻、汇率大幅变动、国外贸易政策变更等因素为国际贸易带来冲击。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借力进博会平台,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携手维护能源安全,提供满足消费者更好品质生活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第五届进博会,中国石化最大的亮点是与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合作签约,共同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通过加强合作形成强有力的联盟,为现有产业脱碳,打造低碳石油化工、钢材等产品价值链,发展低碳产品市场体系,解锁低碳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中国中化也借进博会东风,拓展合作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在采购范围、合作客商、合作领域方面不断突破,构建更加多元的业务“朋友圈”和产业“生态圈”,创造更多协同价值。

    石油石化企业的“老朋友们”,很多早已在中国深耕多年。进博会对于他们的意义,不只是日常业务的延伸,而是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重新整合资源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契机。

    “卡特彼勒与中国石化合作已30多年,尤其在上游油气开发领域合作非常深入。我们期待,借力进博会的大平台,卡特彼勒能与中国石化在零部件再制造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双方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卡特彼勒油气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张勇表示。

    深化交流合作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成果和经验。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借进博会平台,互相分享改革创新成果、交流管理运营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促进石油石化产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11月4日,在第五届进博会中国石化主题论坛暨中国石化交易分团签约专场活动现场,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门口一字排开的3块深蓝色背景展板。嵌入式的LED显示屏介绍了中国石化在洁净能源、高新材料、平台经济方面的改革创新和绿色发展成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中国中化积极组织旗下海外企业参展,将代表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和技术推介到中国,带动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进博会还为石油石化企业及合作伙伴提供了分享成果、交流经验的平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表示,借进博会的大平台,中国石化与国内外能源企业积极探索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环保、能源管理等方面交流分享实践经验,以科技进步推动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表示,通过进博会这一交流平台,霍尼韦尔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挖掘了更多发展机遇、探索了和中国本土企业互利共赢的机会,与优秀的中国企业深入交流、推进创新合作,构建了良好的生态。

    携手全球伙伴走“安全”“绿色”发展之路

    第五届进博会,石油石化领域“安全”“绿色”元素尽显。

    中国石化将论坛主题定为“聚焦能源安全、致力绿色发展”,旨在促进与全球合作伙伴的交流,分享对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真知灼见,寻求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担能源安全、共创绿色未来的最佳实践;中国石油举办第五届国际合作论坛,主题为“大变局下的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国际能源合作、共建安全清洁的全球能源体系、构建更加清洁低碳的能源产业链、赋能可持续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参加进博会的石油石化企业合作伙伴也纷纷展示成果、“晒”出构想,表达对能源安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在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围绕“数字赋能、全程减碳”主题,施耐德电气以“零碳城市”为概念,结合零碳城市沙盘,展示数字化解决方案及合作伙伴落地成果项目,包括化工油气、新能源、数据中心、住宅等十二大行业60个应用场景。“绿色低碳是时代大背景,我们期待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携手更多中国伙伴在风光、绿氢、CCUS、流程电气化上积极探索发挥优势。” 吴小任表示。

    展台现场,霍尼韦尔以“能源转型,资源再生”为蓝图,展示了从可持续航空燃料、塑料回收工艺,到低全球变暖潜值氢氟烯烃(HFO)制冷剂等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

    蒂森克虏伯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兼大中华区CEO 高岩博士表示,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蒂森克虏伯全面展示了从上游风电,到绿色氢能制取,再到钢铁、水泥、化工、交通领域的减碳应用方案与碳中和理念,探索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第五届进博会,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采购签约金额就近700亿美元。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借进博会“桥梁”,给世界贡献的远不止满载全球好物的“购物车”,更是中国对高水平开放承诺的兑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