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有了钢丝刮泥器、改进型防喷控制短节、试井专用绞车面板这些群众性创新发明‘利器’,我们敢揽‘瓷器活儿’啦。”近日,圆满完成元坝10-1H井含硫试井施工的经纬公司西南测控XN323试井队员工边整理装置边开心地说。
元坝10-1H井是西南油气元坝气田的一口生产井,投产6年来,累计产气1.5亿立方米。此次试井,旨在获取气井目前地层压力,评价气井动态储量和产能递减情况;获取储层参数,评估储层性质、评价储层污染程度,为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超深含硫井试井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是目前制约含硫气田生产监测的“拦路虎”。
“含硫井试井施工,面临工具串、钢丝遇卡断裂,硫化氢泄漏等风险,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非常苛刻。”西南测控XN323队队长熊杰说。
一根长9000米、直径3.6毫米的钢丝,承受着1吨左右的拉力,连接着试井工具串下入6000多米的深井中,在充满硫化氢气体的井筒里完成压力、温度测试。
高风险、高难度、高精细施工特点让超深含硫井试井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西南测控成立含硫试井攻关团队,从装置改造、技术创新、精细管理等方面入手,打造高硫井试井施工“金钢钻”。
攻关团队经过一次次试验优化,成功制造出钢丝除硫装置“刮泥器”;制造出改进型防喷控制短节,解决承重力不足、注脂密封效果不佳等问题;研制试井专业绞车面板,使操作更加便捷。
“创新不在大小,重在实用管用,这些群众性创新成果提高了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为占领超深含硫井试井这块行业高地奠定了基础。”西南测控川西项目部经理刘殿清说。
元坝气田是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按照甲方要求,西南测控今年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8口高硫井试井任务。一个多月来,西南测控技术专家带队,发挥群众性创新“智”造优势,破解了一系列施工难题,确保了测试作业的连续性和测试数据录取的准确性。(田宏远 郑伟林 邵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