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西南测控
攻克含硫井试井难题

2022年09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宏远 郑伟林 邵晓玲
16.8K

    本报讯 “有了钢丝刮泥器、改进型防喷控制短节、试井专用绞车面板这些群众性创新发明‘利器’,我们敢揽‘瓷器活儿’啦。”近日,圆满完成元坝10-1H井含硫试井施工的经纬公司西南测控XN323试井队员工边整理装置边开心地说。

    元坝10-1H井是西南油气元坝气田的一口生产井,投产6年来,累计产气1.5亿立方米。此次试井,旨在获取气井目前地层压力,评价气井动态储量和产能递减情况;获取储层参数,评估储层性质、评价储层污染程度,为高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超深含硫井试井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是目前制约含硫气田生产监测的“拦路虎”。

    “含硫井试井施工,面临工具串、钢丝遇卡断裂,硫化氢泄漏等风险,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非常苛刻。”西南测控XN323队队长熊杰说。

    一根长9000米、直径3.6毫米的钢丝,承受着1吨左右的拉力,连接着试井工具串下入6000多米的深井中,在充满硫化氢气体的井筒里完成压力、温度测试。

    高风险、高难度、高精细施工特点让超深含硫井试井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西南测控成立含硫试井攻关团队,从装置改造、技术创新、精细管理等方面入手,打造高硫井试井施工“金钢钻”。

    攻关团队经过一次次试验优化,成功制造出钢丝除硫装置“刮泥器”;制造出改进型防喷控制短节,解决承重力不足、注脂密封效果不佳等问题;研制试井专业绞车面板,使操作更加便捷。

    “创新不在大小,重在实用管用,这些群众性创新成果提高了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为占领超深含硫井试井这块行业高地奠定了基础。”西南测控川西项目部经理刘殿清说。

    元坝气田是国内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气田。按照甲方要求,西南测控今年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8口高硫井试井任务。一个多月来,西南测控技术专家带队,发挥群众性创新“智”造优势,破解了一系列施工难题,确保了测试作业的连续性和测试数据录取的准确性。(田宏远 郑伟林 邵晓玲)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