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期检索
金陵石化优化完善碳排放系统擦亮绿色“名片”2022年07月1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 铮 陈伟伟
吴 铮 陈伟伟 金陵石化自去年建成国内石化行业首个碳排放监控系统以来,不断完善碳排放计算模型,在整合已有物料管理、能源管理、化验分析等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增加外购电量、煤炭消耗等数据,碳排放量计算更加全面准确。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单因能耗排名跻身炼化企业前三。 “有了这个系统,通过查看大小不一的圆泡泡,装置碳排放情况一目了然,借助大数据分析方法,查找偏差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优化装置运行。”该公司常减压装置技术员毛月说。现在,管理人员只要登录该系统,就能够全方位、全过程监控70多套生产装置碳排放情况,并从企业整体、生产装置两种不同的碳排放管理思路进行核算及分析。碳排放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系统就会立即向管理人员发送短信、邮件进行提示。管理人员可快速锁定异常装置,立即安排装置人员查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优化,持续提高数据准确性。“我们完善了数据自校验模型,系统根据能源消耗偏差量,自动判断碳排放数据的合理性,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自动校正。”金陵石化信息专家熊正凤说。 面对海量、繁杂的数据,系统攻关团队与碳排放管理员深入现场对接,逐项分析炼油板块、化工板块、自备电厂、外购电量、煤炭消耗之间的互供和冲销扣减关系,逐一核实每套装置、各运行部、各板块的能源消耗数据来源,反复修改各种排放源的排放因子计算规则,完善了催化烧焦、重整催化剂烧焦、煤渣量、火炬气、酸性气碳含量等20余种能源介质碳排放折算模型,优化了不同口径碳排放计算扣减、数据接口、抓取及处理程序,实现碳排放实时动态及构成分析的自动化呈现,数据准确率超过98%。 “我们建立一个系统不能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优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公司碳排放管理科技创新应用水平,驱动数字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企业转型发展综合实力。”该公司信息化与计量中心经理杨超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