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寻找分段压裂改造的“硬通货”

2022年07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讲 述:西南油气工程技术研究院油化研究所酸化压裂科研团队 整 理:薛 婧 任 娟
16.8K

    讲 述:西南油气工程技术研究院油化研究所酸化压裂科研团队     整 理:薛 婧 任 娟

    “能否找到一种压裂‘硬通货’?”西南油气工程技术研究院油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启了头脑风暴。

    “金属密度都比较高,塑料和树脂密度相对较低,”科研人员潘宝风说,“我们是否可以配合特殊溶剂,让球在井中溶解?”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开始了漫长的塑料球、树脂球加工和评价试验,从市场上收集了几十种塑料和树脂产品,一一进行评价。

    树脂强度太低,达不到承压要求;塑料耐压时间不够,满足不了施工需求;塑料和树脂在溶剂中溶解太慢,而且溶剂有毒性,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一条条试验结论像一盆盆冷水给我们浇了个透心凉,研发陷入僵局。

    一筹莫展时,来自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的一条短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2011年,贝克休斯公司首次研制了可自行溶解的第一代降解压裂球。

    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光,让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外国人能干成的,我们也一定能干成!

    国外技术保密做得很好,我们没有找到任何可借鉴的资料,因此还是用了最笨的办法,对照元素周期表一个个筛选和试验。

    高强度和可溶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同时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特性的基材到底在哪里?我们找到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们认为最新研发用于制造飞机机身的镁铝合金材料是不二之选,这种材料利用微电池腐蚀原理,在基材中掺杂多种金属材料,实现铝合金可控溶解。

    试验、优化配方,再试验、再优化配方,我们花了两年时间不断改进配方。之后,又继续攻关优化产品生产工艺,设计了挤压成型工艺,大幅提升一次生产良品率,真正实现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高强可控溶解材料及耐酸材料成功应用到压裂酸化、井下工具研发等领域,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其中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公示发明专利5项。

    西南油气成为全国最早规模化(98%以上的井)使用可溶解产品的石油企业,累计工业化应用732口井,其中可溶解压裂球推广应用635口井,可控溶解完井工具推广应用67井次,可溶解暂堵剂应用30口井,施工井复杂情况发生率降低15%,缩短完井测试周期2~4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