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石油伉俪的诗意人生

2022年03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福全 张伟伟
16.8K

▲郝洋(后排右三)和何寅(后排右四)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录制现场。
?何寅和郝洋在TK7225井分析采样。

    □本报记者 王福全   通讯员 张伟伟 文/图

    《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火热开播后,西北油田员工格外关注。尤其在3月12日的节目里,看到采油一厂员工何寅、郝洋夫妇在舞台上与来自全国各个行业的100名诗词爱好者同台竞技,展现中国石化青年员工的风采时,大家都兴奋不已。

    作为西北油田首次参加《2022中国诗词大会》录制的员工,他们在诗词大会上有着怎样的经历?诗词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什么?参加诗词大会后,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感悟?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与队长只差“一步之遥”

    自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在全国掀起了“全家老小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诗词热潮。何寅、郝洋每期必看,节目中诗词爱好者的精彩表现令这一对喜爱诗词的夫妻大呼过瘾。

    他们勇敢地向《202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报了名。想要登上这个舞台,需要通过诗词量、形象气质、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的测试。

    何寅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交流的机会,更是一次难得的向全国观众展示中国石化青年员工精神风貌的机会,我们必须好好把握。”

    2021年11月,何寅、郝洋通过多轮测试成功进入现场百人团名单。百人团的选手要参加“大浪淘沙”环节,四道题全部答对,且用时少的前两名选手任队长,队长再各挑选三名选手组队上台参与对抗赛。

    郝洋与队长只差“一步之遥”。

    诗词大会第七场以《天地》为主题。何寅、郝洋仍然以一身崭新的红工装亮相,精神抖擞。嘉宾和主持人在“大浪淘沙”环节出的前两道答题,他们全部答对。何寅在答第三题时出现失误,不能继续答题的他扭过头,向台上的妻子郝洋投去期许的目光。

    何寅用左手向胸前拍了拍,然后将两只手握成拳,向桌面的方向捶了两下。郝洋点点头,她知道那是何寅让她不要太紧张,正常发挥答好最后一道题。

    听完第四道题的题目“在诗词‘为有薛家红线在,何须重上木兰舟’中,‘红线’指的是什么?”何寅顿时兴奋起来,这道题他们赛前复习过,郝洋肯定能答对。

    不出所料,郝洋的答案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由于答题时间未进入用时最少的前两名,郝洋错失更多展现的机会。

    录制一结束,两人就开始讨论原因:对明代诗词的储备量和熟悉程度不够,从大脑中检索提取的过程耗费较多时间,等等。“虽然错失了机会,但我们复习、准备诗词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相对冷门的明代诗句也在我们的复习范围内,好好准备下一场吧。”何寅鼓励郝洋。

    在节目录制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一场比赛结束,他俩都会这样复盘,与其他选手做对比,找诗词积累、比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为下一场更好的展现,交流心得、讨论方法。

    诗词给予成长的方向和力量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何寅、郝洋的家乡都在四川,从小看惯了那里的青山绿水,学习边塞诗词时,他们对神秘的西北大漠充满好奇。2013年,他们从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毕业,专业选择与心之向往相叠加,携手来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北油田。

    何寅说:“我有时感觉我们石油人就是为国戍边的战士,与大漠、胡杨为伴,驻守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线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油气资源覆盖在几千米厚的黄沙之下,地质结构复杂、油藏类型特殊,勘探开发并非易事。

    何寅和郝洋都在采油一厂开发技术研究所工作,分别从事机采工艺技术研究、凝析气藏研究。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他们常会引用诗词鼓励对方。

    郝洋是开发所气藏室主任,在措施效果评价模型攻关的那段时间,压力比较大。何寅引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等诗句为她加油鼓劲。他主动和郝洋一起梳理研究方向,提供技术论证。在他的帮助下,郝洋和同事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数值模型,有效指导了油藏开发。

    何寅喜欢苏轼的词,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身上从容、达观、不服输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工作9年,何寅先后牵头或参与解决了大排量管式泵提液工艺等难题,有力支撑了采油厂增油降本提效工作,先后获得西北油田区块目标管理优秀个人等荣誉。

    引导员工共同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1年,采油一厂在得知何寅、郝洋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后,积极为他们备战创造条件,购买了《唐诗300首》《中国诗词大会第1-6季比赛题目》等书,帮助他们快速提升诗词储备量。开发技术研究所还协调相关岗位,为两人参加诗词大会调出充足时间。

    《2022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只要何寅、郝洋在节目中亮相,很多等待在电视机前的西北油田员工就会拿出手机,或录像、或拍照,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分享。

    采油一厂工会及时公布每场节目的播出时间,方便员工观看。厂宣传部门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他们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报道,引起更多员工的兴趣和关注。

    “我们还借助这一热点,启动了‘书香采油一厂’品牌创建活动,引导员工读书修心、读书促行、读书互助,充分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和传播真善美,为西北油田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正能量。”采油一厂工会主席吴臣德说。

    目前,参加完节目录制的何寅、郝洋已回到单位,很多员工向他们请教诗词方面的知识,了解他们参加诗词大会的经历和体会。

    何寅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期节目中,康震老师在点评毛主席的《江山三部曲》时,提及‘守江山的根本是守人心,只要有了人心,就有了江山。’在现场听到这个解读,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感受到了包括家国情怀在内的更广阔、更深远的内涵。”

    参加《2022中国诗词大会》后,何寅与郝洋在日常生活中又多了一些话题。“通过诗词大会,强化了我们对诗词的热爱,也拥有了更多的情感共鸣。”郝洋表示。

    今年,他们的宝宝6岁了。谈起今后对孩子的教育,郝洋说:“我们前几年就已开始对孩子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要让他和我们一样喜爱诗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