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聚才用才
应不拘一格

2022年02月1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谭伟春
16.8K

    谭伟春

    一年来,中国石化专家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新增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聘3名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10名首席专家、71名高级专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重大突破……细细品味这组数据不难发现,中国石化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决心之大,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信号之强。

    创新之道,要在得人。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紧扣时代主题才能让更多“千里马”奔腾。一位炼化企业节能专家接受采访时说,碳达峰碳中和对石化行业的影响,可能不亚于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是抢占发展先机的关键。为佐证观点,他还举了巴斯夫组织研发电加热蒸汽裂解技术的例子,降碳减碳已涉及石化行业的核心技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双碳”目标正是时代的重要课题,不管是科技人才的培养,还是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紧扣时代主题才能实现企业发展,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先机。

    知任重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人才培养不仅是现在的事,也是未来的事;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借助外脑赋智赋能的事。短期来看,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投入产出比可能不高,没法立即产生效益,但却可能关系企业未来能不能站得住、立得稳。要敢于让有志向、敢担当、能干事的科技人才在前面蹚路,在战略性、前瞻性的未来领域当先锋,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性。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聚才用才也应不拘一格;过去的成就应是奋斗的动力,而不应成为狭隘和自负的拙劣借口,面对时代的滚滚大势,应乐于借助外脑赋智赋能,拥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魄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