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上海海洋石油局物探分公司21名员工,在俄罗斯单日新增新冠肺炎高达3万多名病例的情况下,护送发现6号以船舶光租的方式,再次进军国际市场
逆行中的“发现精神”2021年12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韩枫磊 刘建超
□韩枫磊 刘建超 文/图 清明出征重阳归, 身心疲累几近灰。 黯然之时忆初心, 将士勇毅志比金。 北上逆行执军令, 克尽百折担使命。 今朝平安踏故土, 得伴“神舟”分外荣! (备注:“神舟”指神舟十二号飞船,发现6号全员回国时正值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返航。) 12月3日,在上海海洋石油局物探分公司宣讲团讲述完发现6号回国的故事后,发现6号经理倪恒动情地赋诗一首。 这首短诗,虽不押韵,却真实描绘出上海海洋石油局物探分公司21名员工,一路逆行护送发现6号物探船到俄罗斯的艰辛不易。 船员们的不舍 今年3月,上海海洋石油局物探分公司与海外凤凰物探达成合作协议,以船舶光租的方式,再次进军国际市场。 与其说进军,不如说是求生存,更是谋发展。近年来,国际油价一度持续下跌,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三维物探工作量近乎为零。 发现6号没有“坐等靠要”,而是勇敢地闯出去,积极寻求境外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不巧的是,新冠疫情病毒正肆虐全球,俄罗斯单日新增病例高达3万多,如何安全顺利完成交船任务成了最大挑战。 4月的一天,发现6号所有交接工作完成。马上就要交船了,但是大家没有下船的意思,都想多陪一陪这个曾经和他们并肩作战的“老伙计”。 水手长刘考昌在仓库里用布满老茧的手,把工具一样一样拿起来,再整整齐齐摆回去:“这把扳手是2013年出厂配的,跟着我8年了,用起来特别顺手。” “这个工具箱应该放在那边,拿取工具更方便。” “感觉今天就像女儿出嫁一样,既高兴又难过。等两年租期结束,我一定要亲手把她接回来。” ………… 刘考昌不停地说着,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问站在身边的发现6号副经理赵戌未:“还记得2018年抢修水下设备的情景吗?” “当时乘着小艇围着她转了一个星期,胆汁都吐出来了,脸上皮也晒掉一层,一辈子都记得!”赵戌未眼睛潮湿,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和她一起搏击风浪的岁月…… 作为新中国第一支海上油气勘探队伍,上海海洋石油局物探分公司有着60多年的光辉历史,地质学家李四光曾亲笔为公司题词:星火可以燎原,奋斗才有发现。 作为“发现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船员与发现6号一起驰骋在祖国各大海域,以航迹为笔,以蓝海为纸,绘就了一幅幅战功卓著的壮丽画卷。 一年365天,平均220多天待在船上,发现6号的员工以船为家,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她,分别在即,纵有万般不舍,但大家心中都理解:为了实现全年扭亏脱困工作目标,这是公司做出的最艰难的抉择。 目前,发现6号正式更名为凤凰2号,倪恒说:“不管船的名称怎么变,物探人身上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发现精神’不会改变。我们坚信凤凰涅槃,定能浴火重生。” 外国人围观“中国防疫形象” 完成交船任务后,4个批次21名员工陆续踏上回国之旅。 “说来又好气又好笑”,回想回国的经历,发现6号党支部书记韩枫磊说,“在机场,感觉自己就像大熊猫一样,被外国人争相围观,甚至还有人拿着手机对着我们不停拍照,一开始觉得很别扭,后来索性大大方方随他们拍,也让他们看看,咱中国防疫就是行!” 在回国途中,21名员工严格执行公司防疫政策,口罩面罩全副武装、手套鞋套样样不落、护目镜加防护服、秘密武器纸尿裤,与同航班的外国人形成鲜明对比。如此严密的防护措施让他们惊奇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机场里的“中国防疫形象”。 “大家再坚持一下,我们马上落地南京,现在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绝不能给祖国添乱!”倪恒不断鼓励大家。 此时,他们已连续15个小时没吃没喝,一层层的防护服里,汗水已浸透全身,厚厚的面罩下,勒痕深深地印在脸上,他们宁可不吃不喝,也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任何的暴露都有被感染的风险! 在后来的疫情排查中,7月10日由莫斯科飞往南京的航班上,多人感染病毒并造成南京疫情大规模传播,而这恰好是发现6号第三批次5名员工所乘的航班,其中一人与确诊病例仅有两座之隔,险之又险,他们与新冠病毒擦肩而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负重前行。发现6号的勇士们,以铁军的意志、赤子的情怀,牢牢守住了零感染的底线,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战疫”答卷。 最后一名勇士的坚守 时间转眼到了7月,俄罗斯迎来又一个夏天,但疫情的传播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变暖而有所放缓。最后一名滞留在俄罗斯的员工牵动着公司上下的心。 发现6号震源组组长蒋先锋,为保质保量完成交船任务,每日加班加点,设备盘点、物料登记、核对入库、外方交接……在忙碌中忽略了身体,一场感冒导致他抗体指数偏高,随后航班又多次熔断(指航班检测出的病例数量超标,航班停飞)。他只能一人继续坚守在俄罗斯。 “我是一名党员,在发现6号工作了8年,这次交船任务意义重大,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蒋先锋在电话里不停安慰妻子。 其间,物探分公司协调多方资源,为他改善隔离条件并积极落实回国方案。 10月16日,国航CA910航班自莫斯科抵达甘肃兰州,蒋先锋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他已在俄罗斯连续隔离145天,离家已足足208天。 从深圳到俄罗斯萨哈林再到莫斯科,直至回国,四批次21名员工,航海总里程3200多海里,飞行总里程17400多公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