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卡塔尔石油更名 追求业务多元化10月11日,卡塔尔石油公司宣布更名为卡塔尔能源公司,并启用全新的品牌形象标识。石油公司的更名,反应了当下一个普遍的趋势,即追求业务多元化,谋求能源转型2021年10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卢雪梅
●卢雪梅 10月11日,卡塔尔石油公司宣布更名为卡塔尔能源公司,并启用全新的品牌形象标识。更名有条不紊地进行,先是通过邮件通知全体员工,随后由能源部长在推特上发布相关视频,最后再通过记者招待会官宣。 石油公司更名的目的 21世纪以来,新能源兴起,不少以油气为主业的石油公司都有更名举动。 前瞻且讨巧的有bp,首字母缩写虽一以贯之,但涵义却可以不断演化,从起初的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到本世纪初的不仅贡献石油(Beyond Petroleum);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则改头换面,如今已成为Equinor,但由于没有合适的中文译名,在中文媒体上仍被普遍称为挪威国油或以英文代替;最近一起知名石油公司更名事件是道达尔(Total),公司名称后被缀上了“能源”二字,变更为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此举多少有些“迷”,其他公司或更新内涵阐释,或改头换面,只为拓展名称覆盖范围,唯有道达尔的更名,反而给人限定感,原本从事何种业务都不奇怪的道达尔,加上“能源”后似乎只能锁定在能源领域了。 无论如何,这些公司更名的目的是拓展公司业务领域,解锁对石油的“执着”。卡塔尔石油公司更名的目的也不例外,只是唯一的区别是,前面列举的一些公司,都不像该公司这样,在国家经济中占据如此大的比重。 卡塔尔能源公司的“前世今生” 卡塔尔能源公司,负责经营卡塔尔的油气相关业务,包括勘探、开发、炼油和储运。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也是卡塔尔的石油部长,公司的经营与国家规划部、管理部门和政策制定机构直接绑定。卡塔尔能源公司的油气收益约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据2018年的数据,卡塔尔拥有全球第三大油气储量。 卡塔尔能源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在天然气“不受宠”的年代,石油是竞逐的对象。根据英、美、法三国瓜分中东石油资源而签订的《红线协议》,卡塔尔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其陆上的石油开采许可证于1935年颁发给了bp的前身昂格鲁-伊朗石油公司(AIOC),后又转交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关联公司石油开发有限公司(PDQ)进行经营。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卡塔尔石油公司。 卡塔尔海上的许可证于1952年落入壳牌卡塔尔分公司手中,1960~1970年,卡塔尔海上不断找到石油发现。1973年起,卡塔尔开始将石油公司国有化,并分别收购了卡塔尔石油公司和壳牌卡塔尔分公司25%的权益。根据协议,卡塔尔政府所持权益自此每年增加5%,直至1981年达到51%。但1974年通过协议变更,卡塔尔政府最终对这两家公司的持股可达60%。1974年底,卡塔尔政府宣布收购剩余权益的意向,并于1975年出台法令,宣布政府全权拥有两家公司。最终于1977年2月,实现了两家公司的国有化。 20世纪80年代早期,卡塔尔石油公司大力勘探,但中期后石油供过于求,政府开始鼓励外国公司申请勘探许可证。在卡塔尔活跃的外国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道达尔能源和马士基等。 知名石油公司的更名,反应了当下一个趋势,即能源公司追求业务多元化,更准确地说,是谋求能源转型,即从化石能源向其他形式的能源,主要是绿色能源转型的一种意愿。这在气候变化成为主题的当下,是顺应潮流之举,股东赞成,民意支持,只有气候似乎不是很配合,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早来临的冬季寒流,似乎更是为此添加了一个注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