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淡泊名利,砥砺前行,为实现纺织化纤强国梦奋斗不止——

我心中的蒋士成院士

2021年10月2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端小平
16.8K

    端小平

    蒋士成院士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也是我工作和人生的老师。相识20多年来,我和蒋院士的交集是非常多的。

    言传身教,边学边教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仪征化纤等15家国内聚酯企业发起的我国首例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反倾销案中,蒋院士因身兼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聚酯和涤纶短纤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仪征化纤顾问双重职务,被推举为调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我是办公室主任。当时我30多岁,虽然是协会副秘书长,但工作经验非常缺乏,对行业了解不够深入。而反倾销这项工作,在中国都没几个人干过,这是全国第二例反倾销案(第一例是全国新闻纸反倾销案),也是我国反倾销史上第一次由行业协会代表国内生产企业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申请,所以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只能边学边干。

    怎样做到边学边干,既要学得快干得好,又要和实际工作结合,实事求是,最终落地,对我们是个考验。蒋院士充分发挥了他的丰富经验,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他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学习和运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法律知识、相关政策,组织安排人员参加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行业协会等举办的反倾销、反补贴研讨会、培训班,并走出国门考察、调研。这让我们在这个全新的事情上快速上手,最终成功完成此案。

    在这个过程中蒋院士言传身教、边学边教,实际上又充当了我们的老师,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既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又提升了业务水平,更为加强对产业和企业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后来我们开始研究和发布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这项重大的践行“三品战略”的工作,蒋院士自始至终参与其中,自始至终关心这件事情,自始至终在这件事情上给我们把关、出主意。

    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我得到他的两大帮助。一是,作为中国纺织化纤领域德高望重的资深院士、中国“的确良之父”,他的支持对我们这项创新的尝试工作得到业界的认可是非常有利的。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几乎每次发布会他都亲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会现场,为企业颁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流行趋势活动,用心做纤维品牌。

    二是,他诚挚地用他的经验、他的学识、他的智慧给我们出主意,每年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他都作为主要专家出席评审会,为当年发布的主题、篇章及入选的纤维提出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可以说,他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整个成长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他也一直在给我和我的团队当老师。他是谦和的长者,清澈善良,春风和气,实乃吾辈之楷模。

    心如大地者明,淡泊宁静者健

    我敬重我的老师,敬重他的品行、敬重他的担当、敬重他的豁达、敬重他对理想的孜孜以求,敬重他对国家、对化纤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坚守与热忱。他身上的闪光点数不胜数。

    不因事小而不为。作为一个科学家,其实有很多事不必亲力亲为,但蒋院士不是这样的,只要是对行业发展有益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每一年从纱线展、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到高性能纤维、聚酯纤维、PTA等化纤行业的年会或小型研讨会,再到赶赴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调研、提供技术指导,甚至是走上讲台为大学生传业授课或接受媒体专访为行业把脉发展路径,他都以极大的热忱参与其中,为行业鼓与呼。“希望我国不仅是化纤大国,更是化纤强国,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他最大的夙愿。

    心如大地者明。作为仪征化纤项目规划与技术负责人,蒋院士亲历了该项目起伏波折的艰难岁月。项目遭遇规模调整、停建缓建,一般人很有可能因备受打击而放弃继续努力,但蒋院士及其带领的团队并未因之前的规划设计变成无效劳动而停滞不前。他们积极想办法,以豁达的胸襟、恢宏的气度、果敢的担当适应仪征化纤项目规模调整、停建缓建、起死回生、分期建设、快速发展的起伏波澜,以无比的智慧、胆识与汗水为仪征化纤项目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蒋院士更是那个付出最多、操心最多、熬夜最多的人。

    淡泊宁静者健。虽为院士,但他向来生活简朴,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额外要求。当年他以大局为重,因国家和工作所需,毫不犹豫地将在北京的组织关系调到苏北的仪征,很长一段时间和妻子分居两地。他说,只要想到工作需要,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他常说最亏欠的是妻子和孩子,因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女儿和儿子的抚养几乎都靠妻子。退休后,他回到北京,为了离孩子近一点,老两口就租住在普通的二室一厅。他说,他们这一代人思想单纯,在生活上要求不高。如今,蒋院士已是耄耋之年,但总是面色红润、思维敏捷,走起路来腰板挺直,这大概正是得益于他的淡泊宁静吧。

    以“建设化纤强国”为最大夙愿

    “德性宜笃实也,知识宜富实也”一直是蒋院士努力秉承践行的至理。他为人低调,不以院士自居,总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从不以院士身份压人。他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善于组织协调各方意见。

    如20世纪90年代在仪征化纤聚酯装置增容改造和全流程国产化攻关时,他顶住极大的压力和风险,从关系仪征化纤的发展、关系国家的发展出发,提出做全流程采用中国人自己技术的新生产线。他积极协调各方不同意见,最终将自己的想法逐步推进,新生产线正式投产后产能从6万吨/年达到15万吨/年。正是自信自强赋予他敢于创新、敢于自我加压、敢于承担责任的底气。

    他对党忠诚,始终坚守为民初心。早期以“为全国人民每人添一身新衣裳”为己任,毕生追求自主创新,以“建设化纤强国”为最大夙愿;在工作中勤奋钻研、求实创新、不计得失、不慕虚名,扎扎实实为行业办实事;在生活中勤俭朴素、甘于平淡、谦逊慈祥、可敬可爱,和和美美过好自己的日子,这就是我心中的蒋院士。

    《蒋士成传》将其求学之路、做人之则、治学之法、实践之道等融汇其中,相信对各行各业的读者都会有所启迪,也必将激励纺织化纤行业同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为实现纺织化纤强国梦不断奋斗。

    (作者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