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筑梦沙海 一路扬帆远航

2021年07月2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国 辉 李建新
16.8K

    江汉石油工程井下测试公司完井测试技术中心主任 郭锐锋

    郭锐锋带领的“郭锐锋创新工作室”,以解决塔里木盆地超深超高温高压试油、完井瓶颈难题为重点,承担起单井方案设计、课题攻关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三大任务,通过“多专业、一体化”攻关模式,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为国内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勘探开发贡献力量。

    参加工作16年来,郭锐锋共参与各级科研项目攻关30项,拥有15项国家专利,获得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国 辉 李建新

    每个人都有梦想。郭锐锋的梦想,在一片沙海中。

    郭锐锋是江汉石油工程井下测试公司完井测试技术中心主任,扎根新疆16年,拥有国家专利15项。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足印坚实有力。

    “要实现高温高压完井全套技术工具的国产化,就必须破解国外卡脖子的难题。”郭锐锋的梦想很明确。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塔里木盆地是国内最大的含油气沉积盆地,世界三大高温高压油气区之一。复杂的储层条件导致试油完井周期长、成本高、各类作业井控和技术风险大。试油完井工程难度属世界级难题。

    不灭的灯光,绵延的星光,陪伴郭锐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他开启疯狂求知模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先后承担和参与了高温高压高含硫井试油测试技术研究、高温高密度高稳定性试油液体系研究、超深高温碳酸盐岩储层完井工具国产化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

    一次现场实验后,他们从中古区块返回基地。同事陈志航睡梦中被车子轧过减速带的颠簸惊醒,抬头发现坐在旁边的郭锐锋正紧盯手机屏幕。“为了新工具的测试,我们已经3天没好好休息了,你还不赶紧补个觉。”“我这边不忙完,也睡不踏实。”郭锐锋头也不抬,继续编辑整理井上收集的数据。

    终于,郭锐锋带队创新研发出超深高含硫碳酸盐岩储层安全高效试油完井技术,并配套研制了油(套)管堵塞阀等关键工具和设备,开发了多功能试油完井一体化管柱和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星光不问路,时光不负人。郭锐锋接续发力,又研发出高密度、耐温、高稳定性试油工作液和高压完井封隔器、井下安全阀,解决了高压气井高温高密度试油工作液稳定性差、工具依赖进口的问题。其中“超深高温碳酸盐岩储层完井工具国产化研究与应用”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井下测试公司成立“郭锐锋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郭锐锋成立井下工具改进研发、井下测试技术研究、地面测试技术研究三个专业小组,编写培训教材,修订试油相关标准,建立实物学习基地;先后圆满完成600余井次的设计任务;参与编写的《试油工具手册》《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完井与储层改造技术》《超深油气井试油与完井投产技术》3本专著也已出版。

    工作室成立以来,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由最初的8人增加至26人。三年来,他们研发出8个序列22种高温高压测试完井关键工具,SSC-PTR、SSC-JMR工具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申报专利25项,9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

    “新的岗位带来新的挑战。完井测试技术中心将整合优势技术,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不断在自主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今年6月,郭锐锋担任新成立的井下测试公司完井测试技术中心负责人,面对众多希冀的目光,他又有了新的梦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