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石油信天游里的2021年07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马 玲 严岛影 吴杰华
编者按 江汉油田坪北经理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北部。1998年,一批石油工人抛家别子,从1200公里外的江汉水乡园林来到延安。23年来,在这个海拔1500米、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数以万计的会战员工把昔日的荒山秃岭打造成了高原上的“石油明珠”。 今年,坪北经理部再次获得集团公司红旗采油厂、先锋采油厂荣誉称号。至此,这个仅有64平方公里的“袖珍”油田创下了红旗采油厂七连冠、先锋采油厂三连冠的奇迹。截至目前,坪北油田累计生产原油360万吨。长庆油田提出“远学华北,近学坪北”,来这里“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是什么让这个“三低”(低渗、低压、低产)边际油田实现高效开发,成为中国石化致密油效益开发的标杆。“七一”前夕,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寻找到了坪北人上产增效的“红色答案”。 □本报记者 马 玲 通讯员 严岛影 吴杰华 文/图 从美丽的水乡园林来到荒凉的黄土高原,他们能安下心、扎下根吗? 64平方公里的“袖珍”油田,他们开发了23年,还能开发多久? 一个被地质专家形象地称为“在磨刀石里找油”的“三低”致密油藏,何以能成为中国石化油田高效开发的标杆? “远学华北,近学坪北”,为什么学坪北?学坪北什么? 红色音符之一: 让红色资源成为理想信念高于天的精神“芯片” 白柱峰星光灿烂。 与白柱峰遥相对望的坪北经理部室内球场灯光璀璨。 星光和灯光共同点亮了黄土高原的夜晚。 6月20日,在坪北经理部喜迎建党百年华诞红歌演唱暨七一表彰会上,采油工刘正国成了当晚的主角之一。表彰会上,他与千里之外的妻子视频连线。妻子望着他半晌才说出一句话:“虽然你很少顾家,但工作上的成绩让我们很欣慰!” 坪北经理部开发23年,刘正国在黄土高原上干了整整20年。一个人,一条狗,十几口井,一个院落,荒凉和寂寞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坪北经理部经理高原感慨道:“如果没有理想信念,他不可能在荒凉的黄土塬上扎根20年;如果没有理想信念,他不可能从一个采油门外汉成长为‘江汉工匠’。” 1998年3月12日,正处在扭亏解困关键时期的江汉油田,积极抢抓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双方签订协议合作开发坪北区块。 刘正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踏上这块石油热土的,刚下车,他就被眼前漫天飞舞的黄沙震住了。他想:三年会战,挺一挺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一挺就是20年。 刘正国感慨道:“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里不仅仅是油区,更是红色的沃土。既然来了,就要坚定信念,把根扎下来。没有了油,走,不丢人;因为荒凉和艰苦走,那才丢人。” 面对轮换回江汉工作的机会,刘正国选择一次次留下来,这一留就是20年。他带着这样的理想信念,累计完成技术革新60多项,为企业创效500多万元,不仅获得 “感动坪北十大人物”“江汉工匠”荣誉称号,而且成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 这些年,为了培养出更多像刘正国这样的优秀员工,坪北经理部党工委不断开发红色资源,用延安精神、石油精神打造坪北石油人的精气神,推出了讲红课、唱红歌、走红路、建红台、送红礼等“红色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资源成为理想信念高于天的精神“芯片”。 记者来到坪北经理部采油三区SP199-9平台,采油工张国庆骄傲地说:“这个平台刚刚又被评为‘党员优秀示范平台’,是经理部响当当的‘红台’,平台油井免修期达到1872天。” 坪北经理部有152个采油平台,像这样的“红台”有98个。从一点红到一线红、再到一片红,他们通过“建红台”,把红色基因植入生产一线,在荒凉的黄土高原上建起了一座生机勃勃的石油家园。 一个人、一个平台、一面国旗、一首国歌,在坪北经理部P84平台,采油工杜斌坚持升国旗唱国歌长达10年之久。6月23日,采油三区党支部书记成仕钢将一面崭新的国旗送到他手中,杜斌激动地说:“‘七一’就要到了,原来的那面国旗有些旧了,谢谢书记送来一面新的。” 采油工李江喜欢书法,他把用毛笔书写的《入党誓词》贴在卧室的墙上。他说:“这样可以天天看到,提醒自己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组歌》是坪北经理部党工委组织员工必唱的红歌之一。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歌声里,他们用热血弘扬延安精神,用意志传承铁人作风,用红色生态催生出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壮歌。 红色音符之二: 用红色资源淬炼一支敢拼就能赢的石油“红军” 6月的坪北骄阳似火。 一支穿着红工装的队伍行进在“重走红军路”的路上。 一道道山来一面面坡,一杆杆旗来一线线红。这群新入职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从坪北经理部所处的坪桥镇赵家湾出发,徒步22.5公里,来到党中央革命旧址——王家湾。 一面崖壁五孔窑洞,这就是红色王家湾。参观完旧址,采油工艺研究所技术员祁峰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指挥打赢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坪北经理部是个‘袖珍’小油田,虽然小,但只要我们努力,一样能有大作为。” “走红路”是坪北经理部每年的传统项目,至今已坚持了20年。 采油管理二区采油班班长代君明每年都会在这条路上带着年轻人徒步走“红路”,他们举着旗帜、身穿红工衣的样子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新红军”。 代君明今年59岁,是坪北经理部的一面旗帜,曾经三次当选“感动坪北人物”。 “他二上坪北,会战时间前后加起来长达16年,曾将采油队长的位置让出来,主动申请到井数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平台当采油工,一生为油终不悔是他真实的写照。”代君明的徒弟、青年技术员杨晨曦说。 用红色资源淬炼出的这支敢拼就能赢的石油“红军”,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总是冲在前、干在前。 通往采油平台的道路大多土质松软易发生山体滑坡,在车辆无法通行的山腰处,坪北经理部开展党员义务劳动,党员们靠人拉肩扛,用沙袋筑起了长20余公里、高10余米的防护堤,保障了道路畅通。 6月14日,在汛期来临前,坪北经理部216名党员来到SP199站清理拦油坝内的淤泥。当天,共清理淤泥16.9立方米,疏通河道3.2公里。两个小时后大雨滂沱,SP199站平安无事。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危急关头站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这是坪北员工三个“出来”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从红色精神中汲取的智慧力量。 今年以来,油区产量持续波动,坪北经理部地质所、工艺所联合成立党员攻坚创效先锋队,以实现区块产量硬稳定为目标,强化关停井治理。 他们按照“产量优先”“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老区综合治理,对区块进行重新认识、分析和判断,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关停井21口,提前完成全年计划,累计增油370.5吨,扭转了产量被动局面。截至目前,坪北经理部已实现稳产15年,累计生产原油360万吨。 党员攻坚创效先锋队成员杨婷婷,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工作不到一年就成为技术骨干,面对成绩,她说:“一个人需要精神滋养,‘五红’系列活动厚植了我们的理想信念,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当你面对困难时,延安精神、石油精神就是动力源。” 红色音符之三: 用红色资源谱写出 “高原红”的时代“红歌” 今年又有4名员工退休,坪北经理部组织这些员工到延安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参观,让他们带着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回家,这个“送红礼”活动得到员工点赞。 6月18日,延长石油油气勘探公司延128采气大队“三比三提升”对标组成员强超来到坪北经理部“取经”,当他看到散落在七沟八梁的采油平台标准规范,处处显露出精细化管理,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精细管理提升高效开发的品质,二次创业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从有限的开发空间,向无限的管理创新拓展,在低油价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下,坪北经理部生产经营指标始终保持箭头向上。今年又获得集团公司红旗采油厂、先锋采油厂荣誉称号,创造了红旗采油厂七连冠、先锋采油厂三连冠的奇迹。 坪北经理部位于延安边陲,是中国石化的一个小油田。2019年,中国石化致密油效益开发现场推进会却在这里召开。会议要求上游单位学习借鉴坪北的经验做法,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大力提高致密油效益开发水平,为油田板块 “十四五”原油上产作贡献。 这几年,坪北油井增多了,人员却减少了,效益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他们吹响了二次高效开发的号角。经过努力,2020年,坪北经理部在中国石化管理效能对标排名中名列第4。 精细管理是坪北经理部的“金字招牌”。去年1月,他们派出10多名管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了长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塞17井区总承包项目,帮助该项目理顺管理流程,提供技术支撑。 “去年,塞17井区产油9万吨,实现劳务收入4000多万元,我们通过‘走出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再次唱响了坪北新油歌。”塞17井区经理郑彦方自豪地说。 这一份份的红色成绩单凝聚了坪北经理部员工的全部心血,也生动体现了坪北经理部“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的精神风貌。 又是一年瓜果季,前来坪北经理部探亲的家属来到采油平台,与菜园子里的西红柿、豆角、玉米合影。她们说,仿佛置身于“南泥湾”。 坪北经理部门前的一条百米长的绿色长廊里,种有南瓜、丝瓜、苦瓜等蔬菜,还有葡萄、桃子、杏子等水果。工人日报记者曾到这里采访,写出了《中石化在陕北建设“新南泥湾”》的报道。 在记者眼里,上井能采油,下地能种菜,既是采油工,又是炊事员。一主多辅,一专多能,体现了坪北经理部员工的特点,更弘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 坪北经理部党工委书记李新章指着高原上一个个的“红台”和一条条蜿蜒的“红路”说:“高原高,没有坪北员工站得高;高原红,没有党旗红得艳。这里,有取之不尽的精神之源,石油需要它,时代需要它,我们坪北更需要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