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石油石化行业:因信念而矗立 凭精神而恒久2021年07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程 强 王雪琪 王维东
李兆伟 李 军 胡庆明
国迎大庆,油出松辽。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横空出世,为共和国献上一份及时而厚重的生日贺礼。 数以万计的石油工业“奠基者”,从四面八方赶赴而来,用万丈豪情点燃茫茫荒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呐喊,响彻天地间,鼓舞几代人。 从此,中国甩掉了贫油落后的帽子,世界见证了油田开发的奇迹。从此,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形成,从东北大地传播到祖国各地,从钻塔油井传播到各行各业,从会战年代传播到当下未来。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化自成立以来,始终传承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并逐步形成了以“求真务实、精细严谨、家国情怀、事争第一”为主要内涵的石化传统,“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成为石化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 石油石化行业,因信念而矗立,凭精神而恒久。 本报记者 程 强 王雪琪 王维东 通讯员 李兆伟 李 军 /文 本报记者 胡庆明/ 图 从为国分忧到家国情怀,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随处可见的抽油机,是大庆这座石油城最具特色的元素。 “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说。 石油关乎国运。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 国庆十周年,王进喜作为甘肃劳模代表来北京参加庆典,看到街上行驶的公交车都背着“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到了这个地步。想到自己是一名石油工人,这个在玉门油田就已是“钢铁钻井队”队长的西北汉子感到莫大的羞耻,暗自抹了眼泪。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为国分忧,是老一辈石油人最质朴的情怀,也是他们忘我拼搏的动力源泉。 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为了快速获取石油这一工业发展必需和急需的能源,他们用最原始的动力——血肉之躯对抗天地之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我国现代石油工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石油工业发展之路。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饱含真挚赤诚的家国情怀为国分忧,同样是石化人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化工业也几乎是空白,90%以上的石油产品依赖进口。余秋里沉重地说:“搞不出航空煤油来,我们过天安门都得低着头啊!” “国士忧社稷”,侯祥麟、闵恩泽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科研人员日夜苦干,成功研发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炼油催化剂及添加剂等“五朵金花”炼油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使我国炼油工业技术从落后一跃而至国际先进水平。 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亿吨。如何用好这笔财富,牵动着老科学家的心。1981年,年近古稀的侯祥麟主持起草了《关于合理利用一亿吨原油的若干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开始考虑全国范围内炼油与石油化工的综合利用问题,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中国石化自1983年成立起,就怀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致力于建立发展我国现代石化工业体系、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一代代石油石化人发扬“革命加拼命”精神,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斗志,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炼化企业,使我国彻底摆脱“洋油”“洋布”依赖,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石油石化大国。 进入新时代,中国石化牢记“生来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初衷,着力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加快推进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加快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将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之路。 从艰苦创业到攻坚创效,永远不放松、不懈怠 蓝天白云下,铁人纪念馆广场上,王进喜的花岗岩雕像巍峨矗立,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乎永远也看不够这片倾注他毕生心血的热土。 拾级而上,铁人短暂而伟大的47年人生浓缩在47级台阶中。一句响彻时空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喊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独有的精神风貌。这种孕育于苦难之中的激情,澎湃着昂扬的斗志,汇聚成于艰难困苦中顽强创业的意志洪流。 今年34岁的郑环宇是听着铁人的故事长大的。“老一辈在冰冷的荒原上创业吃了多大苦!现在我们为企业创效吃点苦算什么?”这位黑龙江大庆石油龙新加油站站长说道。 龙新加油站位于大庆市肇州县通往哈尔滨的省道上,2012年刚接手时柴油年销量只有500吨。为了开拓市场,郑环宇带着同事跑遍方圆60多公里的59个村、425个屯,哪家哪户用油多,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跑市场不易,郑环宇见过冷脸、受过挫折,也曾被狗追咬,但更多的是收获了农户的信任与支持。有的村民甚至从邻县跑40多公里来加油。疫情期间车辆管控,没有条件的郑环宇创造条件,骑着电动三轮车把春耕用油送到田间地头。 2019年,龙新站年销量达到9400吨,“今年有信心冲刺万吨站”! 为了增销,大庆石油鑫天淼加油站便利店员工冷禹抒没少费心思,不仅利用休息时间进机关进社区进商场售卡,而且尝试起直播带货。去年第一次在夜市做直播,冷禹抒和同事折腾半天颗粒无收,一位顾客看不下去了:“你们辛苦两小时也没卖出去啥,我买点油和纸吧。”收获了第一桶金的冷禹抒高兴地帮忙把商品拎到顾客车上。 如今,苦研直播秘诀的冷禹抒已成为黑龙江石油直播带货的“明星”,每逢节日在站上做直播销售额都在万元以上,最多一次在黑龙江石油做直播销售额过百万元。“在大庆石油我能实现更大价值!”29岁的冷禹抒笑靥如花。 “我们队伍年轻有拼劲,让人非常感动。我夜里1点睡了,还有好多信息发到工作群里;早上5点多还没醒,已经有人在发信息了。”大庆石油经理高鹏说,“我们身在大庆学大庆精神、铁人身边做石化铁人,在大庆树立了石化品牌。” 近几年,大庆石油成品油销量年均增幅超30%,非油品销量年均增幅超60%,连续4年居区外地市公司“发展进步能力”前两名。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座宝库。”黑龙江石油党委书记叶震说,他刚调来时发现,员工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要求,就想到了“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公司通过干部能上能下、联量联效计酬考核、库站用工改革,倡导多劳多得,打破“大锅饭”,员工薪酬差距达到6.3倍,有力引导了全员转观念。 黑龙江石油还从大庆油田学来了“一单三卡”(党员责任区工作任务单、群众评价责任区党员卡、党员责任区群众意见及建议卡、党员点评反馈卡),党员到责任区要收集员工的意见建议,解决员工反映的难题,解决不了的逐级向上反映,引导党员以问题为导向深挖潜力。 小体量创出大效益,2020年黑龙江石油人均劳效区外公司排名第一、利润增幅销售企业排名第一,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三老四严”到精细严谨,永远高标准、严要求 中四队一名学徒工挤扁刮蜡片隐瞒不报催生了“三老四严”;北二注水站一把火烧出了“岗位责任制”,继而催生了“四个一样”…… 大庆石油会战形成的好经验好作风,是前人吸取教训反复总结提炼得来的,最终成为石油石化人共同的价值遵循。 1982年出生的刘绿叶曾任大庆石油经营管理部经理。为了精准掌握市场情况,她每月都要跑遍公司17座加油站和大广高速沿线69座加油站,最远到了400公里外,通宵加班也是常有的事。 一次,一车油回不了库停在外面,刘绿叶怕晚上油有损耗,便叫父亲陪着在自己的车里监控了一晚。同事说,大姐可真是个“女铁人”。就在记者采访期间,刘绿叶升任绥化石油副经理。 对于“三老四严”,胜利采油厂注采304站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年85岁的丁德福清晰地记得,1966年春节刚过,时任大庆油田中四队副指导员的他接到组织通知,和副队长一同带领队上一半员工共28人支援胜利油田会战,组建了试采指挥部采油四队(304站前身)。 他们最贵重的“行李”,就是复制的石油部给中四队颁发的“高度觉悟 严细成风”“团结的核心 战斗的堡垒”“五好红旗标杆”三面锦旗。丁德福对送行领导说:“请组织放心!人在哪里,‘三老四严’的作风就扎根在哪里!” 油井边,由芦苇、泥巴搭建的苇棚就是他们的新家。白天忙生产,晚上步行30多里路巡井,“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就有多少泥”。 上世纪60年代,老劳模高茂林为确保数据准确,三次冒雨取样,自己被淋透也要用雨衣遮住样桶。70年代,黄启俊冬天为管线带压补孔,奋战一个多小时,成了油人冰人,被大家赞为“小老虎”。80年代,油田电影放映队来慰问,与放映点仅一路之隔的女子井组4名员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没一人跑去看电影。 2016年,304站本打算在25172井开个最长寿盘根分析现场会,但几天前盘根被刮坏,为保住荣誉,管井工悄悄换了盘根。班长得知此事,便把先进现场会开成了反面现场会,并留下这条盘根提醒全员牢记“三老四严”。 今年36岁的王东燕是304站第27任接班人。每天5点起床是她参加油田职业技能竞赛时养成的习惯。那段时间,凡是能看到的地方,她都贴满试题;每天训练6小时以上,累得手拿筷子都发抖;为能拿起大锤调平衡,硬是1个月从90斤吃到120斤……终于获得竞赛金奖,入职9年便从门外汉成长为采油工高级技师。 “标杆不能在我们手里走样,红旗不能在我们身上褪色。”304站形成了党员“八严”规范、总结了“现场管理100点”;推行“时率时效分因素管理”,让每口井都增效;推行“设备零缺陷管理”,让每台设备都高效。再回来看,丁德福很欣慰:“没走样,没走样。” 每周一早晨,《身在四队做传人》都会在304站唱响:“做人讲求实,做事讲认真,三老四严好传统,继承不丢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