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铭记香山精神
|
![]() |
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本报记者 胡庆明 摄 |
香山精神——“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共同构成香山精神的内涵。
红色足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此次会议决定,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西柏坡迁入位于北京香山南麓半山腰的双清别墅,这成为毛泽东在北京最早的办公和居住地。在这里,他指挥了渡江战役,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筹备了新政协,筹建了新中国!在香山,开往新中国的第一趟巨轮启航,这些伟大历史时刻展现出的香山精神,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区域企业——石勘院、工程院、石科院和北化院等在京科研单位,将香山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从中汲取了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他们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解决了一批又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蹚出了一条中国石化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这正是对香山精神的最好践行!
本报记者 秦紫函 刘江波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的西柏坡召开。此次会议决定,将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西柏坡迁入北京香山。
位于北京香山南麓半山腰的双清别墅,成了毛泽东在北京最早的办公和居住地。在这里,他指挥了渡江战役,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角。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共同构成香山精神内涵。
石勘院、工程院、石科院和北化院等在京科研单位,将香山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从中汲取了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科技的澎湃动能。他们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解决了一批又一批“卡脖子”问题,蹚出了一条中国石化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这正是对香山精神的最好践行!
只要国家、社会、人民有需求,再大的难题也要攻克
“我们这代人参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很快乐,也很幸福。”石勘院首席专家李军,在聊起30年前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时的情景时,感慨万千。
1990年,刚大学毕业的李军,坐了4天4夜的火车来到新疆。初到沙漠,物质条件匮乏,精神世界却非常富有,每个人都铆足劲要干出一番事业。李军说:“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在新疆的5年,他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身上学到了精益求精、坚忍不拔的科研态度。
有一次,李军和同事通过测井资料分析古水流的地质信息。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就把透明纸蒙在岩芯上,用铅笔把地质纹层描下来。之后,再对照标记将信息输入计算机。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连续干了近3个月,终于弄清了古水流情况。
李军带徒弟一直强调要到现场去、到一线去。他说:“在办公室永远得不到最佳结果。认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做不成事情。”
香山精神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坚持不懈、革命到底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以李军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身上。他们坚信,“有用”是一种价值,只要国家、社会、人民有需求,再大的难题也要攻克。
如今,石勘院正依托国家实验室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勘探开发的“卡脖子”问题。
科研工作和革命工作一脉相承
“我的父亲当过兵,对老一辈革命家很有感情。”工程院高级专家鲍洪志说。前年,他接82岁的父亲到北京,老人专门提出到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
“永不言弃、革命到底,科研工作和革命工作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鲍洪志告诉记者。此前,他一直在海外负责工程项目,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都会用革命精神激励自己。
2008年,中国石化与中东某国签订了油田开发合同。工程院承担了该油田的钻完井方案设计。
当地地质条件复杂,含有高浓度硫化氢,钻完井设计面临一系列难题与挑战。鲍洪志带领团队开展理论与试验研究,用较短时间研发出了固化剂及厚沥青层安全钻井工艺,使几口井“起死回生”。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工程院员工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张洪宁就是其中之一,他两次出差,累计时间长达11个月。在西北,他和团队成员连续施工,完成的顺北53-2H、顺北56X、于奇西3H等井,创造了多项石油工程新纪录和技术指标。
提到这段经历,他说得云淡风轻:“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大家都很努力很优秀。”
别人能做成的事,中国人能做得更好
“与石油同行,与科学相伴,与祖国共进”,是对石科院成立至今最好的诠释。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与芳烃技术息息相关。”石科院副总工程师郁灼告诉记者。
芳烃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少不了。但芳烃成套技术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大。
自1972年起,中国石化与中科院及有关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先后研发出芳烃抽提、二甲苯异构化等单元技术,但技术的核心——吸附分离技术一直未能掌握。
石科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二甲苯吸附分离技术进行探索研究。2004年,他们自主研发的吸附剂终于完成工业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进口剂水平。
2011年,扬子石化建成3万吨/年的首套工业示范装置,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攻克了自主芳烃生产的技术堡垒,掌握了芳烃生产成套技术。
“掌握自主技术,成本至少降了1/3。中国作为芳烃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比国外起步晚了30年,但我们追了上来,甚至超了过去,再也不用受制于人。”石科院四室主任王辉国说。
在石科院,科研工作者们秉持永不言弃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证明,别人能做成的事,中国人也能做成,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这不就是香山精神中革命到底精神的最好体现嘛!”郁灼笑着说。
不全是轰轰烈烈,更多是要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痛点
5月8日,北化院青年专家张晓萌和同事来到双清别墅参观。她感慨道:“青年科研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做好科研工作。”
北化院成立之初就承载着发展新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使命。63年来,一直在开发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和产品。面对辉煌的历史,张晓萌告诉记者:“科研工作也不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更多是消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痛点。”
2018年1月,由北化院牵头的“高光泽抗冲聚丙烯技术开发”被列入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
以张晓萌为代表的北化院科研工作者打破常规,作出了在性能、成本和环保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的新产品。
他们与生产企业联手,共同探索用HR催化剂替换进口催化剂的可行性,最终实现高光泽抗冲聚丙烯技术从催化剂到生产工艺整套技术的自主可控。
“我们的新牌号可用作家电外壳、汽车内饰部件等产品原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张晓萌说。
抗菌树脂、生物可降解材料、汽车轻量化非金属材料……近年来,北化院一直致力于研发化工新技术新材料,旨在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今年2月24日,北化院成立医用卫生材料研究所。该所的成立,将加快我国医用卫生关键核心材料的技术研发。
对北化院科研人员来说,研发工作永不停息,科研精神永远熠熠生辉。用科技点亮生活,为美好生活加油,与香山精神中的人民立场和情怀不谋而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