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西南石油局、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勘探分公司、四川石油等10家驻川企业服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大发展的需要,助力地方经济建设,为革命老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不走的红军”
踏着红军的足迹前行2021年07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仇国强 沈青霞 贺 彦 董 鑫 白国强 卢晓莉 陈 晨 王 彬 侯剑峰
本报记者 仇国强 沈青霞 贺 彦 通讯员 董 鑫 白国强 卢晓莉 陈 晨 王 彬 侯剑峰 文/图 红军精神——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红色足迹——1932年冬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通南巴”,在大巴山下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三路围攻”阴谋,在苍溪“红军渡”,成功破解敌人53个团约600里长的江岸屏障,取得了强渡嘉陵江的胜利,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区域企业——西南石油局、勘探分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西南石油工程公司、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经纬有限公司西南测控公司、西南录井分公司、四川石油分公司、四川销售公司、财务公司成都分公司10家中国石化企业。 红军在这片土地上撒下的革命种子跨越时空,激励着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片革命热土的中国石化员工。他们服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中国石化推进天然气大发展需要,秉承革命先烈遗志,大力传承红军精神,为革命老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不走的红军”。 达州◎ 打造一支新时代“红军” 3月24日,掩映于达州凤凰山腰一片郁郁葱葱、苍劲挺拔的梧桐树林中的巴山文学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经理办公室党支部全体党员,他们在这里上了一堂党史主题党课。 在巴山文学院小放映厅,四川省达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巴山文学院院长龚兢业以“铁血主战场、英雄大巴山”为主题,为大家生动讲述了80多年前红军在川陕苏区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国民党军阀‘六路围攻’及万源保卫战胜利后,在通江县毛浴镇召开了著名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总结胜利经验,提炼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四句训词,这便是伟大红军精神的由来,它是川陕苏区党组织、红军和苏区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讲座结束后,中原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普光分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王飞转过身面向所有党员说:“来到气田工作后,我一直在思考、寻找、提炼我们普光气田员工在多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和文化,直到今天看到‘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这16字的红四方面军训词。这就是对普光精神最准确、最鲜明的定义和诠释。普光精神的源头,就是伟大的红军精神。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支新时代的‘红军’!” 就这样,一堂党史主题党课引发并确立的“普光精神”开始在气田广泛传播,并正式载入《普光分公司企业文化纲要》。 宣汉普光◎ 敢牵“毒龙”出深潭 如同当年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每一次重要战斗一样,普光气田无论是开发建设、还是生产运营,每一次攻坚都是智慧、勇气和信念的考验。 在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代柏的办公桌上,立着一个精致的小相框。相框里是2009年8月2日,采气厂“开井七人组”成功开启普光气田首口气井——普303-3井后在井场的合影。照片中的李代柏意气风发,笑容灿烂。 这些年,无论办公地点怎么变换,这张照片始终在他的桌上占一席之地。 不仅仅是李代柏,当年承担普光气田开井作业任务的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张分电、苏国丰、赵延平、冯平、申洪伟、张志闯等其他6名员工,如今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依然心绪难平。他们说,高含硫天然气就像是藏身深潭中的“毒龙”,想“引龙出洞”并成功驯服它,不仅需要有“降龙十八掌”般的高超技术,而且需要具备“龙宫夺宝”的勇气和魄力。 开井当天,普303集气站周边村民早已被疏散至安全区域,作业区拉起了黄色警戒线。天色阴沉、细雨微洒,现场气氛紧张,每个人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 根据分工,张分电、苏国丰、李代柏在站控室负责指挥、操控工艺系统,赵延平、冯平、申洪伟和张志闯负责现场作业。下午5时18分,接到开井指令后,站在井口的赵延平紧张有序地扭动了阀门。 随着井口压力不断增大,报话机内传来总指挥张分电激动的声音:“普303-3井开井成功!我们做到了!” 井场一片沸腾,大家在雨雾中欢呼、雀跃,呐喊、拥抱。 那一刻,普光气田建设者身上折射出的时代精神,与当年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血与火、生与死的磨炼和考验中孕育出的伟大红军精神,完成了高度融合。 万源、清溪◎ 通气架桥,为美好生活加油 万源,曾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的老区人民为革命的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普光气田的建设者没有忘记他们。 2021年春节刚过,普光气田的洁净天然气便顺利输送到万源,结束了万源市没有管输天然气的历史。 罗震亚是地道的万源人,爷爷是一名老红军。“我们的企业用上了普光的管道天然气,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当地人在家门口就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他激动地说。 按照规划,万源市政府将在一年内完善市内其他地区的天然气管网。届时,60万革命老区人民都能用上绿色、安全、便利的管道天然气。 清溪镇位于宣汉县城北,这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的故乡,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川东游击队的发起地。因此,该镇被人们称为“红色清溪”,享誉省内外。 20世纪80年代,因江口电站的修建,清溪通往外地的公路被湖水淹没,公路通行中断。 清溪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永红对出行难感受颇深:由于出行只能走水路,每天下午6时还会封航,群众家里但凡遇有危重病人急需转到县、市等大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的,当时可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每年都会有10多人因此失去生命。 “给金给银不如给一座桥!”桥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分量是多么的重。群众有期盼,企业就应当有所为,中国石化决定援建江口湖明月大桥。 消息一出,当地群众沸腾了!这是他们期盼了多年的梦啊! 大桥的通车,也让外来投资者纷至沓来,1万亩核桃园、500亩漆树园、200亩大棚草莓、纯净水厂等已落户清溪。 “明月大桥为红色清溪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清溪镇镇长黄洋诚这样说。 苍溪◎ “星星之火”点燃油气大开发势头 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出发,开车十来分钟便能到达距苍溪县城3公里处、塔子山下的苍溪红军渡纪念馆。当年,红四方面军从这里出发,劈波斩浪,胜利渡江,直捣敌营,进逼剑阁,十万雄师胜利挥师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这里,也诞生了西南石油局的第一口油气开发井——川30井,这里是西南油气开采的“星星之火”。42年来,它见证着西南油气田的蓬勃发展,也承载了几代员工苦干实干的“石油基因”。 川30井1981年4月停产,共生产原油15万吨、天然气1.4亿立方米,虽然生产时间不长,但对西南石油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该局以川30井开发建设为契机,扎根川北、辐射西南。20世纪80年代陆续组织了多场小型会战。1982年5月,川柏54井获日产原油68吨。1989年12月,石龙2井获日产原油69吨、天然气3万立方米。至此,川北油气田渐成规模。 一口川30井,带动了川北油气开发,也带动了阆中经济的发展。如今,西南石油局在苍溪建成世界首个埋深超7000米的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配套建成我国首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天然气净化厂——元坝气田净化厂。目前,元坝气田天然气年产量可达34亿立方米以上。 元坝气田的青年员工没有忘记“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他们把“建好大气田、采好每方气”作为光荣使命,一直坚守在偏远山区,确保元坝气田的安全平稳运行。2021年5月1日,历经125天艰苦奋战,元坝2-1H井成功投产,新增日产量30万立方米,元坝气田年产能稳定保持40亿立方米。当日,管理区104名青年员工给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写信,汇报管理区相关工作,表达坚守元坝、奉献石化的决心。 5月8日,张玉卓给西南石油局采气二厂元坝采气管理区104名青年员工回信,为他们取得的成绩点赞,并勉励广大青年员工在盛世中勇担时代使命,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为中国石化改革发展事业勇立新功。 元坝◎ 采气报国的巾帼班组 在中国石化元坝气田,红军女子独立团曾经奋战过的地方,有这样一个班组,它由8名女员工组成,扎根一线,携手守护着元坝1-1H井的安全生产,奏响了新时代石化女工为国采气的时代强音,她们就是元坝1-1H巾帼站班组。 开采天然气要克服艰苦环境和高强度工作的困难,这对女员工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环境苦但心里乐,我们的坚守为的是万家幸福”,该站站长张凤霞说道。她已经获得采输、仪表和采气三块省级技能比武金牌,成为西南石油局史上获得比武金牌最多的员工。喜欢钻研的她,经常把井站发生的故障、问题整理出来,组织该站女员工仔细推敲,开展技术改造。如今,在该站的荣誉牌上悬挂着多个授权专利证书。 由于管柱损伤,元坝1-1H井环空起压带压,开采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套压变化。全体女员工像照顾“生病的孩子”一样,全天候关注着生产数据变化,寻找异常的“蛛丝马迹”。该井环空隐患治理初期,每周都需要加注保护液,加注过程需要持续两小时,她们就背着空气呼吸机,轮流到井口区域监护,汇报实时数据。 夏天气温高,又背着几十斤的空气呼吸机,一次轮换下来,她们往往是汗流浃背,脸上都有深深的印痕。但所有人都毫无怨言,她们说,打一口井不容易,费用那么高,如果能用注环空保护液的方法延长气井寿命,累点也没什么。在各种保护措施的作用下,元坝1-1H井生产逐渐平稳,环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同样的土地,80多年的时空变化,两个不同的女子团队,肩负不同的时代使命,用鲜血和汗水,用激情和奋斗,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力量。 “替补”有望变“主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2021年初,在元坝“聚宝盆”探区,勘探分公司部署的元页3井“逆势突围”,实现了湖相页岩油气的勘探突破,令人振奋,可仍存在如元坝地区能否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实现商业开发等一道道“封锁线”尚未突破。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粮仓”勘探潜力,实现“替补”到商业开发“主力”的转变,院页岩气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立专项攻关组,铆着劲,全力“攀高”。 攻关组组长,页岩气室掌舵人刘珠江说,革命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激荡起矢志不渝一往无前的伟大力量,在革命老区找“地气”送“福气”,是我们的责任。 攻关组“蛮拼的”,他们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干劲,在实践中“望、闻、问、切”,触摸元坝地区侏罗系陆相页岩油气近500平方公里有利区新“脉动”,重新开展整体评价与部署,重点攻关沉积演化、页岩展布与裂缝发育分布等难题。 以典型井为坐标,结合最新钻井资料,攻关组“顺藤摸瓜”,系统解剖高低产页岩油气井,开展川北地区主要目的层系页岩特征对比,井震标定、统层对比研究,元坝-巴中地区连片构造解释分析,以及微裂缝预测等。 几番“折腾”后, 攻关组突破一道道“封锁线”,分布在元坝-平昌-普光一带的半深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叠合微裂缝发育区,是有利勘探目标,并建立“西部向斜、中部断褶、东部向斜”3种裂缝发育模式,深化陆相页岩油气富集高产因素认识,优选了有利区带及目标,提出元页4井的勘探部署建议。 该井一旦突破,湖相页岩油气有望“翻身”,从“替补”成为增储上产的“主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