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符 慧
安全生产,重如泰山。
6月16日,中国石化发布HSE管理体系手册,内容较旧版更加丰富、更加实用,方针、理念等更加明确,将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规范、全面的指引。
新体系有什么创新之处?如何确保运行效果?本报记者对中国石化安全监管部总经理韩峰进行了专访。
坚持借鉴先进、体现特色,层层压实责任,以领导为核心建立循环动态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改革发展持续推进,《刑法修正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完善,对安全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石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集团公司党组“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施工、不安全不开工”的明确要求,全面修订HSE管理体系,以高质量安全生产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韩峰介绍,此次修订的首要原则是“借鉴先进、体现特色”。安监部会同能环部,组织总部部门、事业部及专业公司,以及青岛安工院和企业专家修订手册,借鉴吸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学习研究杜邦、挪威船级社、埃克森美孚等企业HSE管理体系,考察调研中国民航总局、中国石油、恒力石化,进行了充分的前期调研。
从国家规范,到世界知名企业,到国内企业,借鉴参考单位全面且有针对性,比如在国内选择了安全等级要求极高的跨行业企业、同类型央企、大型民企作为调研对象,尽可能地借鉴先进、固化经验,形成标本兼治的石化特色体系。
在新体系中,领导被放到更加核心的位置,对领导引领力的要求从7条修改为10条,新增“将HSE履职情况作为个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鼓励员工主动报告事件和风险隐患等信息”等。
韩峰说:“领导的最低标准往往是员工的最高要求,因此必须牢牢抓住领导示范引领这一关键,让各级领导清楚重点在哪里、如何执行。仅这10条要求,团队便讨论了一个多星期。”
最终推出的体系以领导为核心,以策划、支持、运行过程管控、绩效评价、改进为支持,成为“1+5”一级要素,形成国际通用的PDCA动态循环体系。这一循环体系可用于总部部门、事业部层级,也可以用在一线班组层级。
“这相当于各层级形成一个个小螺旋,在改进安全生产中不断螺旋式上升,带动中国石化整体安全的大螺旋上升。”韩峰形容。这些循环体系的背后都有更加细化的配套制度提供支撑。
坚持专业融合、问题导向,提升体系专业性与可操作性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尽管此次发布的手册已经比旧版新增不少内容,但中国石化企业多、产业链长,显然不可能覆盖全部风险隐患,因此必须发挥专业的力量,按照体系思维,推进专业管理和安全管理深度融合,促进责任落实,强化制度执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手册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必须用好集团公司和各企业专家团队、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等力量,分层级对岗位职责进一步细化,让风险意识融入制度,让风险识别成为岗位操作的一部分。
手册明确了HSE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模式,重点明确体系主管部门和要素主管部门的职责和管理要求,以及HSE委员会、分委会、事业部/专业公司、企业在体系运行方面的管理职责。“今年6月、7月将会相继发布许多配套制度,进一步细化手册要求,比如能量隔离管理办法已经制定完毕,即将发布。”韩峰说。
各企业将在7月结合手册和自身实际,细化修订企业HSE体系手册,制定特色管控措施,将总部体系和企业体系贯穿起来,通过宣传、贯彻向下落实到岗位。
韩峰补充,为了让体系切实在基层发挥作用,将对一线班组长充分授权,使其在异常情况下能够主动作出反应决策,退守稳态运行,确保不发生事故。“这些都是新的管理理念,真正体现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施工、不安全不开工。”他说。下一步,还将出台积分管理办法,过去安全考核以罚为主,将来要奖惩结合,通过正向激励来减少负面行为。
坚持以宣促知、以审促运,打通体系融入业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韩峰看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包括以宣促知、以审促运。
随着手册的下发,安监部将联合其他相关部门,通过中国石化报、石化党建平台、手机报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HSE管理体系重要性,推动企业进一步强化宣传。
为确保体系运行效果,安监部将全面开展HSE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审核员来自不同专业,包括安全、设备、工艺、工程等,形成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集团公司审核员库。今年将对1000人进行培训。
6月底前,事业部及专业公司将编制完成通用要素审核表,7月完成专业要素审核表。审核员将根据通用要素、专业要素审核表对企业进行审核。根据要求,每年将对各企业进行一次全要素审核,同时辅助专项审核,即全面寻找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针对各环节缺项再进行专项审核,找出并补齐短板。
对领导人员的HSE体系履职能力,安监部也制定了相应审核办法。新的HSE管理体系中有一项新规定——要对党组管理的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履职能力的评估。“这就要建立履职能力的评估制度,要找到评估的第三方,用同一把尺子来量,这样才有可比性。评估目的是要找出领导干部在安全管理上的弱项,帮助其改进提升,助力集团公司实现本质安全。”韩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