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中国石化 2020 年“十条龙”出龙项目之“2000吨级清洁高效SE粉煤气化技术工业示范”
清洁高效 源自“东方”2021年04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金梅
□吴金梅 3月12日,中科炼化1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煤制氢装置2000吨级“SE-东方炉”平稳运行172天,经济效益显著。 2000吨级SE煤气化技术大型化工业示范与应用项目是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核心设备2000吨级“SE-东方炉”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喷嘴粉煤炉,是对1000、1500吨级“SE-东方炉”的整体技术升级,具有处理能力更大、煤种适应性更广、系统更智能化、更节能环保、更可靠稳定等优势,是目前煤气化市场的主流炉型。2000吨级SE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及工业示范,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石化自主煤气化技术水平,为大型煤化工装置建设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到渠成,“放大”新技术落地中科炼化 2017年12月,2000吨级SE煤气化技术大型化工业示范与应用项目被批准“入龙”, 由华东理工大学、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和宁波工程公司联合研发。2020年9月10日,该技术首次应用于中科炼化1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煤制氢装置,一次投煤成功。 由1500吨级到2000吨级,难在整体“放大”。华东理工大学、宁波技术研究院等多次对接、密切配合,不断摸索2000吨级“SE-东方炉” 、气化烧嘴的工业应用及相关系统的优化升级,终于克服了放大效应。2018年12月,升级版工艺包开发与装备升级顺利完成,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当时,恰逢中科炼化项目投产,一期项目全厂氢气需求量至少为15万标准立方米/小时,若采用前期的1500吨级“SE-东方炉”则需要3台,而2000吨级“SE-东方炉”单台产氢量达9万标准立方米/小时,仅用两台就能满足全厂需求。出于综合考虑,双方一拍即合。 2019年1月,两台直径为4.4米、高24米、重310吨的气化炉出厂并发往中科炼化现场。2019年3月12日,气化炉吊装就位,拉开设备安装序幕。在设备安装建设阶段,煤制氢装置主管袁来深始终奋战在最前线,成为最熟悉装置的人。他坚持每天“盯”在现场,紧跟装置的施工建设质量验收,完成“三查四定”6998项、尾项整改3000余项,为装置高标准建成如期投产奠定了基础。 “取经”同行, 齐心攻关破解开车难题 为更好地应对装置开车状况,袁来深分阶段带领技术团队到中安联合煤气化装置“取经”,全程参与装置的联动试车、投料开车。针对点火难、投煤不稳定等难题,他总结经验、优化设计、大胆创新,带领团队不断探索,超常推进攻关工作,先后优化了12版开车方案。 在中安联合煤气化装置试车过程中,袁来深发现气化炉水冷壁下锥多次出现烧穿泄漏的问题。为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他们积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在设计上增大循环泵选型,增加管道流速。施工时,中科炼化加强水冷壁质量监督,青年突击队员克服高温、空间狭小等困难,在50多摄氏度的环境中,仅用18小时就采集完1000个数据,顺利完成了两台气化炉共400根水冷壁管的流速测量。 相比以往,2000吨级煤气化技术系统具有更加智能化的优势,有DCS联锁376项、顺控34个、SIS联锁178项、复杂控制回路50个,合计3381个联锁回路。但在装置投料试车初期,原本的优势却成了“拦路虎”。“装置开车期间,各指标条件未达到稳定状态,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引发联锁导致装置跳车。”袁来深介绍,他们提前对3000多个联锁回路进行一一分析,结合装置开车步骤,采用分批投用的办法,最终克服了这一难题。 此外,在开车过程中,开工火焰监视器检测不到火焰、气化炉环形空间温度上升过快、煤粉罐堵煤等问题也接踵而来。面对新工艺、新技术,中科炼化技术团队摸着石头过河,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优化,凭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逐个击破难关,一步步摸索出最优氧燃比、点火烧嘴燃气比、投煤氧煤比等各项工艺参数,解决了原煤湿度大影响操作运行等问题,为项目顺利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优化运行,为大型煤气化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示范 2020年9月12日,中科炼化煤制氢装置打通全流程,产出纯度99.99%合格氢气,标志着该技术工业化应用成功。同年11月13日,中科炼化煤制氢装置2000吨级“SE-东方炉”经过性能考核,各项参数正常,完成满负荷性能考核。在72小时考核时间内,装置的利润为0.08元/标准立方米有效气。若按全年8460小时测算,可产有效气约11亿标准立方米,年利润约为8800万元。 2020年12月2日,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召开2000吨级SE煤气化技术大型化工业示范与应用项目鉴定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在中科炼化工业化应用成功,其经济指标达到粉煤气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意义。同年12月10日,中科炼化2000吨级SE煤气化技术大型化工业示范与应用项目顺利“出龙”。 “近两年的建设、生产准备和投料试车,五天五夜的连续开车,还好我们坚持下来了。”回想煤制氢装置建设和开工历程,袁来深感慨良多。如今,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装置的优化运行之中。自中科炼化煤制氢装置投产以来,他们根据氢气需求进行了不同负荷下的操作调整,紧盯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组织分析及梳理制约装置生产瓶颈,如磨煤系统如何匹配气化炉所需粉煤、煤种供应不足需更换煤种、气化炉烧嘴维护等,加强技术攻关,制定有效处理措施,先后处理了粉煤输送单元阀门故障、激冷水过滤器堵塞、混合器压差高报、渣锁斗冲洗水阀故障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中科炼化煤制氢装置2000吨级气化炉单炉有效合成气(氢氧+一氧化碳)产量达11.82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最高可达13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气化碳转化率大于98%,装置综合能耗比第一代“SE-东方炉”低4%,各项运行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亮点 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成功开发的日投煤2000吨级“SE-东方炉”,具有耐受炉温高、煤种适应性强、气化性能指标优异等的优势。 ▲首次应用的集点火、开工升温和粉煤投料功能于一体的SE复合式粉煤气化烧嘴,不仅延长了烧嘴使用寿命,而且有效降低了烧嘴冷却水循环的动力消耗。 ▲开发应用的炉温在线监控软件系统,可以有效指导气化炉操控。 ▲开发应用的节能型清洁高效黑、灰水梯级循环系统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旋液分离器,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 ▲开发应用的双炉操作无备用炉的稳定供氢智能化控制系统,有效保障了双炉操作无扰动切换为单炉超负荷运行,实现了无备炉运行模式下粉煤气化装置与炼油装置同周期稳定运行,提高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可靠性,确保了稳定可靠供氢。 ▲结合原料来源稳定可靠性,完成了37批次煤样煤质分析测试,形成优化配煤技术方案,为该项目工业装置的经济高效运行提供了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